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黄檗山到石竹山的步道修通了!总投资100万元,全长11公里!仅用不到十天时间贯通!又创下福清速度!
得知此消息,福清户外徒步爱好者跃跃欲试。记者也欣然随行前往,一探徒步新线路,取道黄檗寺--香城水库--石竹山下真丰村,分享徒步爱好者的快乐盛宴。
11公里步道长满故事
陈白村百年古民居
从城区出发,中巴车载着十多位“驴友”开往渔溪镇。不一会,车就到了上张路口,虽然目的地是黄檗寺,但是户外资深领队还是建议大家一路看风景,于是到达侨丰村,带着大家领略了回龙寺的清幽后,一群人又来到陈白村。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三大片”的古建筑--陈白村的这幢古民居已有近百年历史,双层飞檐红楼一字排开,共有27座楼、99间房,均是清一色的红瓦顶、红砖墙,飞檐、屋脊、门廊造型独特,均装饰着精美的雕塑,蓝色的彩漆点缀其中,东西各置一座碉楼。建筑物偏南洋风情,但二楼的美人靠颇具中国风。顺着木扶梯登上二楼,吱呀声响中透着历史感。最让我惊喜的是,这座古建筑的二楼过道旁的一间狭长型的阁楼,靠向天井一侧设计了小窗,两侧敞开,用雕刻精美的半米多高的围栏围着,与一楼相通。想当年,房主人们一定也在这黄昏,夕阳余晖斑驳,或倚靠小窗,或围坐小茶几旁,惬意在此处茗茶论古,看天上云卷云舒,此景此情,淡雅如菊、闲适如水。
同行的驴友告诉记者,此老宅属于林姓人家。在老宅的正厅厅堂上,悬挂着“见义勇为”的匾额。老宅后人林老伯说,这是抗日时期他的爷爷辈捐资后,政府颁发的。哦,原来,这栋老宅也上演了一出爱国者的故事,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理由。
作别老宅,一行人向目的地千年名寺黄檗山万福寺前进。虽然古寺重建,因曹德旺先生捐资再建,一些雕像和旧砖石条散放在角落一边,依然不失庄严肃穆。新开辟的这条徒步道连接黄檗山、石竹山、灵石寺,终因机缘成熟,可以三点一线成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步行、摄影好去处了。
规模宏大的黄檗山万福寺
从万福寺出发,顺着寺旁新道蜿蜒而上,沿途风光无限,山路漫长但一点也不寂寞。穿行在林中,山风习习,听鸟儿啾啾,驴友们脚下不停,交流着新步道的舒适。大家一致认为,新步道的路面宽敞、平整,坡度适中,老少皆宜,从万福寺到石竹山到灵石寺,大家可以根据体能,可进可退。若状态好,全程走到灵石山,若比较累到石竹湖下可撤出山,不会太辛苦,又可以达到健身效果。在感受着运动的快乐的同时,驴友们也没错过欣赏两旁的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斑驳的阳光绘就色彩斑斓的画,大家不时举起手机将这些美景定格。
在驴友的欢呼声中,风景优美的香城水库到了,香城水库因后山唐代香城寺而得名。一轮夕阳挂在山头,库旁的芦苇摇曳,草地也染成金灿灿的了。余晖撒在水面上金光闪闪,水面又倒映着远处起伏连绵的山峦,恍然梦幻的世界,给人无限遐想。稍事停留,大伙儿又向石竹山方向挺进,一路享受这天然氧吧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风光旖旎的香城水库
“为走而走,那是很累的。但是这条步道,人在林下走、溪边行,返璞归真,带来不加任何雕饰的放松。”驴友泡泡感慨道,此道全程原生态,有茶马古道之风。
徒步的路上,打开心窗,放飞心情,山间的漫步,湖边的游走,快乐连绵不断。回味这一充满故事充满历史的徒步之旅,让人感悟生命的美好。
架起两座名山的“文化之桥”
一条路,一道风景;一座桥,一份情怀。这条连通石竹祖庭与黄檗祖庭的通道,不仅引领大家领略景在路边长的无限自然风光,更指引着大家结黄檗缘逐石竹梦,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好梦。
黄檗文化之旅
黄檗缘、石竹梦,从好梦开始的地方经历文化苦旅,结缘禅文化。这不由让记者想起了宝岛台湾玄关寺门口那副对联:“潭影岛花契禅性,晨钟暮鼓发天心”,这不正是凡间众生在这条新辟步道上行路修为、宁静俗心的写照吗?
“它让两个孤零相处、群山守望的石竹山和黄檗山架起了文化之桥。”在黄檗山万福禅寺住持释悲昇的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条山路步道,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石竹山是道教文化中华梦乡的发祥地,黄檗山是黄檗禅文化的发源地,让这两者架通,更好地阐明了黄檗禅文化的内涵,就是以禅会道济儒,三教合一,兼容相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格局,是佛教文化由印度传入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相融,成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鲜明的象征。“现在,这种文化通过这条通道,将人文的和自然的合二为一,有机结合,达到文化互补、文化共享、文化互融,文化没有界限。”
释悲昇感言,这条步道,具有无限的价值和潜在的动力。它可以让很多人在走这条路的同时,追寻对文化的向往。
黄檗山到石竹山的步道在建设中,遵循不破坏一片林地,不乱砍一棵树,临水而建,绕树而行,依山势开路,保持原生态的修建理念。释悲昇认为这条步道的修通,不仅适应了当下人们对户外活动、健身休闲的需求,也将为重修后的黄檗山万福禅寺带来空前多的人流。人流量多了以后,对寺院的兴旺发展是一种助缘助力,会给黄檗山提供很多的有利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黄檗山的知名度、影响力,提升世人对黄檗文化的关注度。
用脚设计出来的道路
黄石步道全程原生态,连接梦文化祖庭与黄檗宗祖庭,将福清两个着名的旅游景区与途中散落的小景点串联,打造出一条全新的旅游休闲健身通道。
全程原生态
这条步道由石竹街道、灵石林场管理处、渔溪镇分段包干,他们从各工段同时开工,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通道的修建,创造了福清新速度。当然,在创造风景的途中,不乏“开山铺路的愚公”.
在石竹街道办公楼里,匆匆从征迁现场赶回来的街道主任刘华涌,与记者详细聊起了这条步道的“前世今生”.他说,市领导很早就有想法,要通过一条步道将福清最出名的两景区串连起来,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书记王进足多次过问步道建设事宜。后来,我市成立了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落实。市有关领导多次带着旅游局、林场以及沿线的镇街村干部上山勘踏。
“实际上这条步道,是用脚设计出来的。”刘华涌说,由于石竹段山路复杂,如何将它们衔接,又要考虑到线型问题,刚开始谁心里也都没底,他就带着村干部、护林员、村民代表现场走了几个山头,选择了几条路线,最后经过多番考察论证,才选定现在这条路线,整体体现了“林下走,溪边行”的格局。在建设过程中,石竹街道以最快速度最短的时间把全长4公里步道的路胚修好,然后再对路况进行完善提升,处理好排水、边沟,至此,西部旅游休闲步道已初具规模。
刘华涌介绍说,将来可能还会给土路面撒上小石子,用压路机碾压实,以防雨天泥巴黏鞋子。眼下,他们正在跟市旅游局协商,如何解决上、下山后从真丰村与城区交通衔接问题及车辆停靠问题,今后所有的旅游车辆不进景区,所有人员在景区外下车,然后乘坐旅游观光车进石竹山,不管从黄檗山、石竹山的哪一头进山、下山,都有便捷的交通。从停车场作为起点,然后围绕龙江上游水库边,穿过江边,衔接上步道的山脚下,增加了1.5公里的步道,并且将周边的家庭抗日纪念馆、宋代古塔等途中小景点都串起来,形成两头大景点,中间小惊喜不断。
碧波千顷的石竹湖
“这条步道的修建是福清人民的大好事,对外来的游客来说停留的时间也会更多,享受天然的氧吧,尤其是灵石林场朱山工区段,人在林中行,景在树下变,真是惬意无比。”刘华涌说,经过多方征询意见,石竹街道投入三、四十万元定制3座风雨石亭,将布局在步道关键节点上,供驴友休息避雨。现在他们又围绕步道名称、路面建设、路标、路名、绿化等广泛向驴友征集意见,希望更符合这条步道赋予的文化寓意和担负的文化的历史使命。
在步道建设过程中,让刘华涌感动的还有那些为修道让利的林地承包者、村民。一听说开辟此路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美景、享受运动健身快乐时,他们都非常支持,不要一分报酬。真丰村村民说,这是好事、有意义的事,过往他们村的人多了,村里人气就旺了。当然,随着人员增多,他们就可以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现在,他们中的有人已经在计划修建农家乐来配套这条休闲旅游步道。
“这条道我们是背着柴刀,在荆棘丛生中用脚步和GPS,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来的。”提起探路的过程,渔溪镇副镇长魏金宝记忆犹新。黄檗山、石竹山通道沿线山植被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从11月29日第一次探路,市领导就下达了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没有现成的道可走,没有现成的设计图可对照,没有专业勘探人员来指导,上山踩点时,他们背着柴刀、拿着GPS,无路可循、无处下脚,他们就手脚并用,从一人多高的杂草丛缝里钻,一路披荆斩棘往上爬。探路时,为了保护绿植,他们顺着山坡的地形、沿村民砍柴踩出的小路定路线,有时为了绕开一棵树,原本已经花大段时间踏探出来的路线,最后又改道重新找。“在踩点的过程中,被刮伤流血是常事,最沮丧的是,有时顺畅往前走,结果将我们引到悬崖边,或是无路可走,辛苦勘探的路线只好放弃,又只好回头再来一遍。”魏金宝说。
渔溪镇村建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榕作为探路者之一,对其间的艰辛深有同感。他说,虽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这条路赋予的特别意义,大家个个都是激情满怀。原先测定的路线,又感觉坡太陡,不利于休闲,于是镇里又集合护林员、村干部、有经验的村民再次上山探点。考虑到排水走向、将来泄洪的压力等因素,顺着山脊再定路线,确定路旁挖沟埋水泥管的节点,终于找了一条更顺畅的捷径。接着,大家就两班倒,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甚至第二天凌晨。
就这样,凭着满腔热忱,渔溪镇干群只花了7天时间,缩短了一半工期,提前完成了修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