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关汉卿,不是我国元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吗?是。他不是元大都人吗?换句现代话说,他不是北京人吗?是。他怎么与济南扯上干系,还写过济南?对。关汉卿18出传世剧作中就有一出是以济南为背景的。这出剧叫做《金线池》,全名是《杜蕊娘智赏金线池》。该剧以济南为故事发生地,写了济南府歌伎杜蕊娘、济南府尹石敏(石好问)等人物,剧中济南府胜景“金线池”,就是济南的金线泉。
《金线池》现存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辛集本、《柳枝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等版本。该剧为旦本戏,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写洛阳秀才韩辅臣游学“路经济南府”,而“济上如今有故人”,遂去拜望有“八拜之交”的济南府尹石好问。席间结识了家住济南东关的歌伎杜蕊娘,韩辅臣即席赋《南乡子》词一首,词曰:“袅袅复盈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欲语还羞便似曾。占断楚城歌舞地,娉婷,天上人间第一名。”博得杜蕊娘倾心,连连称赞他“好高才也”。
第一折至第四折的剧情是:贪财的杜母见辅臣银两颇多,又是府尹好友,对他甚为有礼。但没多时,辅臣金钱散尽,杜母不肯相留,辅臣负气移居他处。杜母谎称他另有相好,蕊娘心性高洁,听说辅臣“又缠上一个粉头”,便决绝地嘲讽他:“咱本是泼贱娼优,怎嫁得你俊俏儒流!”气恨之下一直不肯原谅他。辅臣也误以为蕊娘变心。石好问此时复任济南,辅臣前往诉苦。石于是设计调解,暗地出资让众伎设宴于济南“胜景去处”金线池,劝说两人修好。蕊娘思念辅臣,烦闷之下喝醉,见辅臣来了却又不理。辅臣羞愤不已,向石好问告状。石假意借故拘拿杜蕊娘,蕊娘只好向韩辅臣求救,二人和好。石出花银百两给杜母,又拿俸银二十两,“整备鼓乐”,“摆设个大大筵席”,把杜家亲眷和“前日在金线池上劝成好事的,都请将来饮宴”。自此,韩辅臣、杜蕊娘结为夫妇,“早则是对面并肩绿窗前,从今后称了平生愿。一个向青灯黄卷赋诗篇,一个剪红绡翠锦学针线”。
元代的济南,作为京城大都以南的第一大都会,当时是百业兴旺,士民辐辏,文化发达,一度是中国北方杂剧演艺的中心。《金线池》一剧的创作,说明关汉卿曾在济南进行过戏剧活动。
其一 ,关汉卿借剧中人物多处描绘济南风光和金线池畔秀丽景色。韩辅臣移居他处后,一天,“出门来信步闲行走,遥瞻远岫,近俯清流”。远山列屏障,石上清泉流,正是济南特有风貌的体现。济南府尹石好问对韩辅臣推介:“此处有个所在,叫做金线池,是个胜景去处。”来到金线池畔,蕊娘唱道“我则见一派碧澄澄”;众人也称“今日这样好天气,又对着这样好景致,务要开怀畅饮,做一个欢庆会”。这些都是对金线泉美景的赞誉。
金线泉在清末曾被列入济南“四大名泉”(《老残游记》),排在趵突泉之后,黑虎泉、珍珠泉之前。更早时,金代元好问还把它列为济南“三大名泉”第二:“凡济南名泉七十有二,爆流(今趵突泉)为上,金线次之,珍珠又次之。若玉环、金虎、黑虎、柳絮、皇华、无忧、洗钵及水晶潭,非不佳,然亦不能与三泉侔(音mōu,相等、等同)矣。”(《济南行记》)清代王培荀则在《乡园忆旧录》中记道:“金线泉,元时设秀春院于其地,檀板银筝,殆金陵板桥之比。王季木(按:即王象春,万历进士)有诗云:‘金线泉西是乐司,务头不唱旧宫词。山羊坡带寄生草,揭调琵琶日暮时。’”这说明,至迟自元初以来,金线泉畔就一直是济南著名演艺场地。熟知济南的关汉卿借用金线泉为背景编创一曲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二 ,关汉卿在剧中使用的大量生动语言,至今仍活跃在济南人嘴边。譬如:八兄弟(有人认为应是“把兄弟”,系“拜把兄弟”简称。其实,济南话“八兄弟”乃由“八拜兄弟”而来,济南土语“老八”也系由此而来)、作业(惹祸、做坏事)、指着(指望着)、合气(gēqì,斗气)、心心念念(一心想)、小妮子(泛称小姑娘)、眼札毛(睫毛)、闪(留下、剩下),等等。大量济南方言词语的运用,也说明关汉卿很可能在济南活动过较长时间。
作者:张继平
来源:济南明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