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诗歌,人类历史最特殊的一颗星,光芒照耀了几千年。虽说现在暗淡了好多,但依然吸引着我。一个普通的少年是如何与诗歌结缘,诗歌又怎样陪伴它度过那些痛苦的时光?我的人生就是答案。
我与诗歌的故事刚刚开始没多久,但第一次的遇将终身难忘,并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故事发生源于我初中的时候,那时学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立刻被其中的感情感染到了。这首诗把我带上大海,让心反复激荡。只不过那时我只是一种初步的感受并没有自己主动的去细究,去分析整首诗。回到家和爸爸交流了一下(我爸是语文老师)。但爸爸只是抄给了我几首诗,并没有对我进行一些训练。在这期间我只看了少量的诗篇如卞之琳的《断章》。但为我以后的创作的方向埋下了一个种子——现代诗。
时间淹没了当初那种诗歌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我也只会随着平庸的生活慢慢漂流。直到一个女孩,点起我心中涟漪。不是很美,但那笑容很清纯。可惜,我们没能走到一起,因为在一些方面的不合适。那段时间我很伤心,很痛苦,却不想让人看到我脆弱的一面,把眼泪都吞进了肚子里。这些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吐露出来是很难受的,并且是危险的。在雨里,我有雨伞;在那时,我有他们——我的两个好兄弟。雨伞只能挡住雨水,却不能驱散乌云;倾诉只能缓解痛苦,不能走出痛苦。因失去而生的痛苦,除了时间,也许只有诗歌才能治愈。回家路上有兄弟们,在家里我不想和父母说这些事。于是我从书架上拿来一些书,其中就有一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里面有一首北岛的诗歌《回答》。冷抒情的风格像大锤砸钟。砸碎了平庸的天空,砸醒了那沉睡已久的诗歌梦。月光将夜色缓缓吐出,痛苦也在诗样的天空里找到自己的安息之地。借由笔尖的墨水它慢慢溜走,只在我人生的轨迹里留下一条不深不浅的辙。从那时起,我完成了从读诗到写诗的转变。
当痛苦渐渐流逝,孤独就慢慢侵染了天空。处在一个小县城中,稀少的诗歌资源,让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渐渐不在诗歌方面继续研究下去。转机在高考,我上了大学。进入了一间普通的重点大学,在那里我找到了和我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在那里我算正式的跳进诗歌的海洋。但我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为什么天上的星星越来越少,诗歌离普通读者越来越远。在如今这个娱乐化的时代,很多严肃的东西也变得娱乐化,变得哗众取宠,而诗歌这个高雅的艺术,如果娱乐化就意味着毁灭,它和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们还是要坚守一些历史的传统,为我们的历史坚守一些底线,为我们这个时代拓宽广度。
诗歌走过千年的路,我想我可以陪她走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