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文/史钰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本文约2000字,预计4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在儿童绘本领域,传统文化题材相当多见,但以“黄河”为题材的绘本还并不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总社的《一条大河》是一本史诗级的绘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身。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多数中国人对黄河的早期记忆都来自于诗词。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不复回”…… 这些诗句深深得印在了知名绘本画家于大武先生的脑海里,在心中萦绕了30年。年逾古稀,他终于拿起画笔决定把黄河的厚重与沧桑,中国的让孩子们一展黄河的厚重与沧桑,浪漫与现代。
黄河集历史、地理、人文于一身,知识点丰富而密集,到对孩子来讲,这些知识点太多驳杂,也太抽象,若不精心构思,就会陷入教科书式的说教或者旅游地图式的景点罗列,孩子们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一条大河》巧妙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黄河拟人化,并且通过儿童的视角,把
黄河变成一个喜欢奔跑,渴望和大海拥抱的孩子。黄河的成长史与孩子的成长史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的视角瞬间把黄河变得可知、可感,生动、亲切。不仅孩子能产生共鸣,有代入感,成人看起来也耳目一新。而且绘本的语言饱含深情,简约有韵味,有性格,有脾气,有梦想的黄河跃然纸上。
在书中,黄河是个孩子,他从雪山走来,一心想要拥抱大海;后来,他长成了一个巨人,充满了磅礴之力,时而漫步于华夏大地,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步履沉重,意兴阑珊。在这次5464千米的长征中,他历经沧桑,满是创伤,也充满活力,一往无前。这样的黄河故事不仅励志,而且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内容上虽然很多地方虽然是点到为止,却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中选取任何一点进行历史、地理或者人文的延伸。绘本的文字即使单独拿来阅读也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最真切的体验,年逾古稀的于大武先生三次实地采风,从黄河源头走到入海口,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翻阅整理了很多文献资料,可谓厚积薄发。总体看,《一条大河》画面如史诗般大气磅礴。绘者选取俯视的视角,一只雄鹰在22幅油画中穿梭回旋,从黄河的源头青海出发,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历经九个省市自治区的纸上黄河之旅。在色彩上,绘者选取了孩子喜欢的高饱和度色相,多用黄色、绿色、紫色、蓝色与红色,对比鲜明、浓烈,既朴实又浪漫。
《一条大河》不仅有山川、河流、桥梁这些大场景的展现,而且动静结合、古今辉映,丰富的细节也让人读来兴致盎然。青海湖畔不仅有骑行的车队,还有飞翔的鸟群。在老牛湾,不仅能看到牵着毛驴、裹着羊肚毛巾归家的农民,还有平顶屋上忙着晒粮食,推磨、喂鸡的村民……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日常生活跃然纸上。陕北的腰鼓表演,少林寺练武的僧人,鹳雀楼下的舞龙、划旱船表演,西安的晨钟暮鼓,华山上攀爬的人……每个画面都是大场景与小细节的有机结合,可以说,《一条大河》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历史和生活气息的黄河。
在画面元素的选取上,作者也颇费心思,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和写实的束缚,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地标性的建筑、景物一一进行了错落的展现,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对黄河的风物有产生特别直观的感受。比如成吉思汗陵与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赛马会、套马表演上下呼应;陕西西安古城、大雁塔、小雁塔与山西的普救寺、永乐宫左右呼应。
绘者还特别重视古今结合,将祖先留下的文化古迹与现代人的生活交相辉映,每张画面都有很多知识点和看点,让读者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知识点严谨、丰富,又充满趣味,可谓笔笔有出处,笔笔有来处。比如下图中的这条铁路是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沙坡头骑行的驼队,黄河边把麦草压到沙漠里,固定沙子的忙碌身影以及享受滑沙快感的游客无一不是出自绘者的细致观察。
绘本的功能是让孩子看见,感知,让文化、知识具体可感。国外绘本的主题和分支发展相对成熟,但国内原创绘本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需要插画家不断地展现。当我们看国外的绘本时,我们会感慨构思的巧妙,画工的精湛,但当我们读过大量国外绘本之后,总觉的有些东西仍旧有距离感。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一条大河》里转动的风车、行驶的的卡车、挑担的农民、吊车上下的工地以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孕育我们的这方土地的独特魅力与强烈的归属感,真是这些点滴的片断构成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记忆。我们对国家的情感真是从这山川、河流而来。
可以说,《一条大河》是一本史诗级的绘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身,读者不仅可以一览纸上黄河的壮美,也可以沿着画面中的足迹来一次黄河之旅。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这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一条大河》,看见黄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故事成为童年的生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