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2019己亥年
清 明 节
公历4月5日,星期五
农历三月初一 09:51:21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思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1、 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 蹴 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 踏 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 植 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 放风筝
这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7、 插 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8、 煮鸡蛋
据说吃了这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这个风俗是怎么传下来的呢?传说古代孝感一带属云梦泽之一部分,是一片水乡泽国,人们都以打鱼为生,因为人们天天在湖里吹湖风,得了头痛病。一天,尝百草的神农路过云梦泽,看到一些人因头痛在湖滩上打滚,神农很可怜他们,就到处找草药,为这些人治头痛病,可是什么药吃了也无效。三月初三这一天,神农从山上捡来几个野鸡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给人们充饥,人们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鸡蛋后,忽然感到头不痛了。

清明节与寒食节
清明由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据记载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但是,从实际历史来看,禁火、冷食实际主要反映了中国改火习俗的遗迹。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坆墓。中国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到了秦汉时代,祭扫坆墓的风气更盛。到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式,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扫墓祭祖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纳了。

清明节与上巳节
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三月初三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fuxi)(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陆机有诗:“迟迟木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就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在哀悼祖先之余,顺道骋足于青青原野,也算节哀自动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也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