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鹊桥”“牛郎织女”“中国情人节”……估计是大多数人对七夕的印象与理解。玫瑰、红酒、烛光晚宴等,更是逐渐成为七夕节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其实,关于七夕,你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七夕”最早起源《诗经》,那个时候也并不是指夫妻关系。“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直到《古诗十九首》的出现,牛郎和织女才被赋予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古人从星象崇拜逐渐演绎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七夕节正式被确定,是在汉魏之际。可汉朝时期的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相传古代时期在农历七月初七或者七月初六的晚上,未婚女子会在自家的院子里向织女祈祷自己心灵手巧,所以被称为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在宋朝时期的时候,这个节日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生节,也是古时候妇女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2006年,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备受国人期待的“中国情人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文昭曾表示,节日习俗的演变,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一代异地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及大城市婚恋成本的升高,青年男女婚恋难度增大,因此许多节日都出现了“情人节化”的趋势。七夕节因其原有传说中就有“鹊桥相会”的情节,更容易被赋予“中国情人节”的色彩。
追溯传统文化,在古代,发现每一年农历的七月七,其实与情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古时候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更像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如此说来,大家是不是的确对七夕有那么一点点误会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职场人士,除了平日里阅读古文类书籍,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功底和素养,还会走进国内高等学府举办的课程研修班,接受更为专业、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文化熏陶。
2019年 课程研修班 招生专业
新闻学、传播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国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考古文博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英语语言文学(暑假班招生ing)、日语语言文学等。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课程研修班”,可以私信或者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会有专业老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