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相传
汉文帝(前179—前157年)
为庆祝周勃
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
每逢此夜
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
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
每当正月,万国来朝
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
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
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习俗
吃汤圆
元宵佳节
寄托着中国人
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
而吃“汤圆”
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
“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
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
当时的汤圆
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
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
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赏花灯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
这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一盏盏孔明灯、绢灯、橘灯……
各式各样的灯笼
把原本寂静的黑夜装点得
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元宵放灯的习俗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当时的京城长安
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
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
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
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
广达20间,高150尺
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
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
都胜过唐代
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
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
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
明代则延长到
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
宫廷不再办灯会
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与灯笼相伴而生了猜灯谜
春宵赏灯之会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
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即称为"灯谜"
如今的灯谜依然妙趣横生
寄寓着人们
祈求平安、顺遂的心愿
玩灯
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
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
并有谜格24种
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
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
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
“九城市灯谜会猜”
设有灯谜上万条
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舞狮子
舞狮子
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
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
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
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
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
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
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
手握旋转绣球
配以京锣、鼓钹
逗引瑞狮
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
表演腾翻、扑跌、跳跃
登高、朝拜等技巧
并有走梅花桩
窜桌子、踩滚球等
高难度动作
现在在中原和华南一带
仍然盛行元宵舞狮的传统
为节日增添喜庆
也为未来许下美好的祝愿
以前人们赏了花灯、猜完灯谜
再去看看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
而今
有的民俗或许不再见
但我们可以看人潮涌动
用简单的仪式
怀念渐渐消退的春节气息
满城烟花绽放今宵繁华
年的喜庆气氛延续到今天
让我们共同祈祷新一年的生活
就像天上的月亮,圆满美好
吃汤圆,人团圆,福满家园
明月圆,好梦圆,春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