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问一百个人对中药有什么感受,就是个会说一个字:苦。如果这些人非要说俩字,肯定是难喝。如果是三个字,那就是非常苦。可有些人,有些疾病必须忍受着中药的苦,一直喝下去。但如果问他们什么中药做苦,想必都会说是黄连。因为古人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是苦,谁吃谁知道。但黄连不是最苦的,有一些药比黄连还苦,比如今天的主角苦参。
按照惯例,先来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放牛娃爹妈去世得早,靠每天给地主家放牛为生,由于经常在湿地行走,放牛娃身上长满了疮。不久,地主家里人的身上也长满了疮。大家都说这“疮”是放牛娃传染的,于是,地主就下令追杀放牛娃。无奈之下,放牛娃只能逃命,躲到大山里的一个石缝里,再也没出来。后来,村民们发现了放牛娃,枯瘦的身体蜷缩在石缝里,眼睛没有再睁开。好心的村民就用泥沙和石头把石缝封住,算是给放牛娃一个死后的安身之地。 不久,村民们身上也长了疮,奇痒无比,试了很多药都治不好。一天晚上,大家做梦梦见了放牛娃。放牛娃告诉村民,在当初埋他的山体塌方处有许多根状物,把这些根状物拿回家熬水喝或用来洗澡,身上的疮就会消退。村民按照梦中放牛娃的提示去做,不出几日,身上的疮果然都痊愈了。地主听说村民们吃了山体塌方处的“草药”后很快就病好了,于是他也去那个地方采药。看到岩石上灌木丛中结满如老鼠屎粒大小的果子,地主就赶紧摘回家熬水喝,谁知当晚就断肠而死。原来村民们吃的是苦参的根,而地主吃的却是苦参子。以上是传说,内容来自网络。
苦参的作用很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可以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这种药的应用也有很久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到“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湿疹,外用为主。因为其苦,所以很少用内服。偶尔用做内服,也是止痒。苦参比黄连苦,古人就有定论。《本草正义》中说:“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我吃过苦参和黄连,两者都很苦,但是苦参的味道更难以接受。
图片来自网络,以上内容参考诸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