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黄帝内经·素问》——第44 痿论篇(原文诵读)
《黄帝内经·素问》——第44 痿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原文】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翻译】黄帝问道: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病,是什么道理呢?
【原文】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翻译】岐伯回答说:肺主全身皮毛,心主全身血脉,肝主全身筋膜,脾主全身肌肉,肾主全身骨髓。所以肺脏有热,灼伤津液,则枯焦,皮毛也成虚弱、干枯不润的状态,热邪不去,则变生痿躃;心脏有热,可使气血上逆,气血上逆就会引起在下的血脉空虚,血脉空虚就会变生脉痿,使关节如折而不能提举,足胫弛缓而不能着地行路;肝脏有热,可使胆汁外溢而口苦,筋膜失养而干枯,以至筋脉挛缩拘急,变生筋痿;脾有邪热,则灼耗胃筋而口渴,肌肉失养而麻木不仁,变生不知痛痒的肉痿;肾有邪热,热浊精枯,致使髓减骨枯,腰脊不能举动,变生骨痿。
【原文】帝曰:何以得之?
【翻译】黄帝问道:痿证是怎样引起的?
【原文】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翻译】岐伯说:肺是诸脏之张,又是心脏的华盖。遇有失意的事情,或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则使肺气郁而不畅,于是出现喘息有声,进而则气郁化热,是肺叶枯焦,精气因此而不能敷布于周身,五脏都是因肺叶焦得不到营养而发生痿躃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悲哀过度,就会因气机郁结而使心包络隔绝不通,心包络隔绝不通则导致阳气在内妄动,逼迫心血下崩,于是屡次小便出血。所以《本病》中说:“大经脉空虚,发生肌痹,进一步传变为脉痿。”如果无穷尽地胡思乱想而欲望又不能达到,或意念受外界影响而惑乱,房事不加节制,这些都可致使宗筋弛缓,形成筋痿或白浊、白带之类疾患。所以《下经》中说:筋痿之病发生于肝,是由于房事太过内上精气所致。有的人日渐感受湿邪侵渍,导致了湿邪痹阻而肌肉麻木不仁,最终则发展为肉痿。所以《下经》中说:“肉痿是久居湿地引起的。”如果长途跋涉,劳累太甚,又逢炎热天气而口渴,于是阳气化热内扰,内扰的邪热侵入肾脏,肾为水脏,如水不胜火,灼耗阴精,就会骨枯髓空,致使两足不能支持身体,形成骨痿。所以《下经》中说:“骨痿是由于大热所致。”

【原文】帝曰:何以别之?
【翻译】黄帝问道:用什么办法鉴别五种痿证呢?
【原文】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翻译】岐伯说:肺有热的痿,面色白而毛发衰败;心有热的痿,面色红而浅表血络充盈显现;肝有热的痿,面色青而爪甲枯槁;脾有热的痿,面色黄而肌肉蠕动;肾有热的痿,面色黑而牙齿枯槁。
【原文】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翻译】黄帝道:先生以上所说是合宜的。医书中说:治痿应独取扬名,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文】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翻译】岐伯说:扬名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能濡养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使关节运动灵活。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输送气血以渗透灌溉分肉肌腠,与足扬名经会合于宗筋,阴经阳经都总汇于宗筋,再会合于足扬名经的气衔穴,故扬名经是它们的统领,诸经又都连属于带脉,系络于督脉。所以扬名经气血不足则宗筋失养而弛缓,带脉也不能收引诸脉,就使两足痿弱不用了。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问道:怎样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翻译】岐伯说:调补各经的荥穴,疏通各经的输穴,以调机体之虚实和气血之逆顺;无论筋脉骨肉的病变,只要在其所合之脏当旺的月份进行治疗,病就会痊愈。
【原文】帝曰:善。
【翻译】黄帝道:很对!

一、《黄帝内经·素问》原文诵读、对照参考译文
1、《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2、《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3、《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5、《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七篇 阴阳别论
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八篇 灵兰秘典论
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1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0 五藏生成篇

1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1 五脏别论篇
1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2 异法方宜论篇
1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3 移精变气论篇
1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4 汤液醪醴论篇
1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5 玉版论要篇
1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6 诊要经终论篇
1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7 脉要精微论篇
1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8 平人气象论篇
1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9 玉机真脏论篇
2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0 三部九侯论篇

2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1 经脉别论篇
2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2 脏气法时论篇
2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3 宣明五气篇
2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4 血气形志篇
2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5 宝命全形论篇
2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6 八正神明论篇
2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7 离合真邪论篇
2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8 通评虚实论篇
2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9 太阴阳明论篇
3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0 阳明脉解篇

3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1 热论篇
3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2 刺热篇
3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3 评热病论篇
3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4 逆调论篇
3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5 疟论篇
3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6 刺疟篇
3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7 气厥论篇
38、《黄帝内经·素问》——第38 咳论篇
3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9 举痛论篇
4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0 腹中论篇

二、《黄帝内经》经典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
3、病机19条速记及解读

温馨提示: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版权声明:本头条发布的图片及文字大多来自网络,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黄帝内经》及中医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
与医生成朋友,多个健康顾问,让你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