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与月亮有关的诗作真是数不胜数,什么“举头望明月”,“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每当夜晚来临,皎洁的月亮慢慢地爬上天际,白天的喧嚣就此沉寂时,天各一方的人们便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与天地同光的月亮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自然天体,而是可以传达亲人朋友彼此之间深深思念之情的美丽载体。然而,这些借月亮寄托思念之情的诗作虽然很多,可大多都是细腻温婉娓娓道来之作,就像月光一样清澈如水,缓缓地流淌在人们的心里。
然而,笔者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这首描写月亮的诗作却非常有气势,可以说是古今最大气的一首月亮诗,写出了世间最唯美的相思。它的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这首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为一代贤相,张九龄在唐朝初期声名远播,备受唐玄宗信任,在朝野内外都享有盛誉。然而,唐玄宗后期疏于朝政,十分信任奸相李林甫,张九龄也渐渐地被排除出朝廷之外。这首诗就写于他被罢相,贬到荆州长史时期。
诗作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写景到抒情,磅礴大气,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视野阔大,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丝渲染的色彩,很是平淡无奇,好像是诗人脱口而出的一样。然而细细体味之下就会感受到一种大气浑融的气象,尤其是“生”字,简直是活灵活现,令人赞叹。
我们由此可以想见,这或许是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于是,他起身走至窗边,推窗而望,只见琥珀色的月华静静地铺展在静谧的海上。从月出东方至月落树梢,漫漫长夜,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而此时的诗人身遭贬谪,远在天涯,无论心中多么思念都不能够见到亲人,于是诗人竟埋怨起这漫漫的长夜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是怨什么呢?一怨家太远,二怨不相见,三怨夜漫漫。然而怨有多重,相思就有多长。
怨满愁肠,长夜漫漫,诗人坐立不安,不由得起身在屋子中慢慢地踱着步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的身影在烛火下由长而短,由短而长。相思让他心中烦闷,于是,他走向烛台,将蜡烛熄灭,披上衣服走出门庭。夜渐渐深了,诗人不禁感到一丝凉意,他的衣裳不知何时已被露水悄悄打湿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在这个被相思困扰的不眠之夜,诗人无所寄托,只有捧着一首明月遥遥相赠了,普天之下,无论相隔天涯海角,都可以共赏一轮圆月。这一句从通宵难眠的无奈之中,情感为之一转,由怨月光太明亮惹人相思,转为寄希望于月光,希望远方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最后诗人以梦结尾来安慰自己,悠悠情思亦如月光汩汩流出,尽在不言之中。诗人的情感无疑是复杂的,欲说还休。可以说,这轮朗月不仅照出了诗人的相思之情,也照亮了诗人的归家之路,唯美极了。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来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