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桂林第一进士曹邺写的《官仓鼠》讽刺诗,千古传颂!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是唐代诗人唐邺的两句诗,相信大家听读以后都觉得"耳熟能详",这是讽刺唐代官员腐败的《官仓鼠》诗中的两句,而且在近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传颂,得到很高的认同感。
曹邺,何许人也?他是桂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唐朝诗人,字邺之。阳朔(今广西桂林)人。自小勤奋读书,但是屡试不第,在长安达10年之久。大中四年(850)考中进士, 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官仓鼠 》是曹邺诗词中的代表之一,也是自古有名的讽刺诗之一。此诗借用官仓鼠比喻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全诗词浅意深,含蓄委婉,但诗人的意图并不隐晦,辛辣地讽刺了大小官吏只管中饱私囊、不问军民疾苦的腐朽本质,原文如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诗的大致意思解析为: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曹邺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好是他在洋州(今陕西洋县)任职期间。咸通(唐懿宗年号,公元860—874年)年间,曹邺出任洋州刺史,看到吏治腐败,百姓贫苦,官员、士绅相互勾结,内贪外刮的景象时,讥讽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政治讽刺诗《官仓鼠》。
曹邺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像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实际上曹邺是有所指的,其所指的就是"贪官污吏",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特征和习性。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大"──"官仓老鼠大如斗";而且"勇"──"见人开仓亦不走"。说它"大",是饱食积粟的结果;说它"勇",是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就是说"官仓鼠"是被认为惯坏的。
然而笔锋一转,"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而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鲜明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谁遣朝朝入君口?"。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主题十分鲜明。
此诗写出沉重徭役使农民家破人亡的惨状。曹邺的诗质朴洗炼,多采用民间口语,有些接近谣谚,而笔锋锐利,讽刺到位,富有战斗性,给"贪官污吏"进行了有力的鞭挞,所以这首诗得以千古传颂。
2019年8月11日于艾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