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本文乃雁山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据文前小序“乙已年十一月”,知此文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为作者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关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学术界向有分歧。一是赴妹丧说。此说据本文作者自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另一种说法是因不满官场生活愤而辞归。《宋书·陶潜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皆持是说,二者只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后者写道: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其实这两个方面都是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只不过前者是借口,后者是实质。换句话说,后者是根本原因,前者则是辞官的“导火线”。这二者在序中其实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一面叙述自己为口腹而求官的过程和厌倦情绪,“于是怅然愤慨,深魏平生之志”。然而,一面又表示当时还没有立即辞官的准备,“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正在苦闷犹豫之际,丧妹的消息传来,他于是下定了马上辞官的决心,或者说找到了马上辞官的由头。如果说仅是为奔妹丧,显然没有必要“自免去职”。但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又不能不以赴妹丧作为辞官的理由。宋洪迈《容斋随笔》说:“观其语意,乃以妹丧而去,不缘督邮。所谓‘矫厉违己’之说,疑心有所属,不欲尽言之耳。辞中止喜还家之乐,略不及武昌,自可见也。”这个说法似较切合实际。
尽管作者“不欲尽言之”,但他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和对“还家之乐”的向往之情,还是表现得比较充分和淋漓尽致的。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章开头,就是一声当头棒喝,把多年对官场的憎恶、鄙弃和积愤一下子喷发出来。他在十三年的官场生涯中,对时政的黑暗腐败是看透和看够了的,所以他认为是误入“迷途”,是“昨非”,这种为糊口而作官的行为,完全违反自己正直清白的心性,因而他感到“怅然慷慨”,感到“惆怅而独悲”,甚至沉痛地自责自省,非常痛苦。不过,好在迷途未远,来者可追,在秽污的官场中陷得还不算深,因而下定决心,坚决辞官归隐。从开头至“觉今是而昨非”,是作者对自己的心路历程、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深刻反省和总结,也是全篇的纲领和核心。
辞中自“舟遥遥”句以下,皆为作者表现自己企盼早日“归去”的急切心情和对“还家之乐”的种种想象和虚拟,并非实写,却句句都是厌弃官场、渴求自由的心态的真实写照。他设想自己先取道水路,一路上轻舟疾驶,轻风拂衣。“轻题”、“吹衣”,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有生命,仿佛风、水、舟、衣都在同自己一起分享快乐。舟轻陋、风吹衣二句,情与景会,景与情一,非常巧妙地象征和表现了“无官一身轻”的舒畅、轻松的心境。
接着写弃舟登岸,刚刚启程,就急忙打探归途的远近;晨光熹微,天尚未亮,就又踏上征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终于看见了自己的家门,他忘记了旅途的疲劳,高兴得奔跑起来,迫不及待地扑向心爱的家园。值仆前来热烈欢迎,年幼无知的子女扭捏地守候在门前。再接下去,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家园环境和今后的生活安排。傲岸的松菊,挺拔的庭柯,安适的居室,宁谧的小园,还是那样亲切可爱,足以怡养情性。他可以去田里耕种,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农闲时在家中读书抚琴,饮酒作诗。早晚可在园内散步,或策杖野外,留连山水。杜绝了官场世俗的交游,却可以无拘无束地和父老亲朋促膝谈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滑而始流”,他设想归田后的生活将象大自然一样自由自在,从心所欲。想到这里,他越发感到与其混迹官场,“以心为形役”,不若乐天知命,“乘化以归尽”,下决心终生不复出仕,表现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彻底决裂和不合作的态度。
陶渊明的辞官归田不同于在他之前和之后的一般的隐士。后者往往亦官亦隐、以隐求官,把暂时隐居作为进一步博取清名和富贵的“终南捷径”。
陶渊明的归田则是燮立于对上层统治阶级黑暗腐败的清醒认识、深刻反感和彻底决绝的思想基石之上,是在想有所为而又不可能为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能采取的一种反抗黑暗政治的果敢行动。他辞官后,“息交以绝游”,并拒绝当局的高官引诱,依靠躬耕田亩而自食,生活上和思想感情上同普通劳动人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这正是陶渊明思想人格的高尚伟大之处,也正是他的诗文格调高玄,后世不少仿效者画虎不成的主体根由。萧统《陶渊明集序》对陶氏的文与人及其关系有精辟分析,他写道:“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汗隆,孰能如此乎?”这些话对于今天有高度时代责任感和崇高的艺术追求的作者,依然值得深思和借鉴。
本篇和《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同为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分辞》一篇而已。”对此辞给予了特殊的评价。
此篇抒发情感与叙事写景相结合,形象性与哲理性相同一,造语清新而朴实、愤激而平淡,颇能窥陶文风格之一斑。辞中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等,都是情、理、美三者兼融,饶有寄托而又脍炙人口的名章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