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东周故事大白话之《管仲相齐,霸业奠基》

东周故事大白话之《管仲相齐,霸业奠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在乾时打败鲁军以后,齐军班师回朝。第一仗就旗开得胜,大大鼓舞了士气。

一日,齐桓公早朝的时候,大臣们都为他庆贺,鲍叔牙提醒说:“现在还不是欢庆胜利的时候。公子纠还在鲁国,又有管仲和召忽帮助他,仍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桓公问:“依爱卿看来,那该怎么办呢?”

鲍叔牙说:“乾时一战,鲁军已经散胆。臣想乘胜追击,乘着他们惊魂未定的时候,统领大军压到鲁国边境上,威逼鲁侯交出公子纠。鲁侯胆怯,量他会同意的。”

桓公说:“寡人把兵权交给卿,你自己看着办吧。”

得到桓公的同意以后,鲍叔牙就调动了300辆兵车直抵汶阳。然后派隰朋送信给鲁侯,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君主,现在小白做了齐国的君主,公子纠活着对齐国就是一大威胁。我君念及手足之情,不忍心下手,想借鲁侯之手除了纠。如果鲁侯能够体谅我主的难处,齐国一定知恩图报,齐鲁世代友好。至于管仲和召忽嘛,桓公要把他们押解到太庙里去祭奠祖先。

隰朋临走的时候,鲍叔牙悄悄地对他说:“管夷吾才学过人,一定要让他活着回来。”隰朋说:“如果鲁侯一定要杀他,那该怎么办?”鲍叔牙说:“你就对他说,管仲曾经箭射齐侯,齐侯要亲手宰他泄愤。鲁侯必然不会怀疑。”

隰朋把信送到鲁国,鲁侯看了以后就召施伯来商量。庄公说:“齐国要我杀公子纠,寡人想听听先生的意见,是杀好还是不杀好。”

施伯说:“乾时一仗,足见小白善用人才,在这一点上,纠是无法相比的。现在齐军大兵压境,当然是杀好。”

庄公听从施伯的意见,把公子纠骗到宫里杀了,然后再派人把管仲和召忽抓到宫里来。此时此刻,管仲的心凉到了冰点。他行尸走肉般地被推到了大殿里。

进了大殿,召忽听说主子已经死了,就高声说:“做大臣的本分就是忠诚,做儿子的本分就是孝顺。我不愿意受镣铐的羞辱,就跟随公子去吧。”说完就一头撞在宫殿的大柱子上,脑浆迸发,气绝身亡。

管仲进殿的时候就看见隰朋。隰朋盯着他看,目光中没有半点仇恨和鄙视的神情,反倒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管仲顿时又看见了一线光明。召忽死后,他便说:“自古以来,有的人为了效忠去死,也有的人为了忠诚而忍辱负重。我要活着到齐国去,为公子纠讨回个公道。”

施伯看着管仲神态的变化,悄悄地对庄公说:“我看管夷吾的样子,好象有人保他,必然会逃脱一死。此人才智过人,一旦被齐国重用,必将称霸天下。主公倒不如在齐侯面前求个情,饶他性命,管仲必然会感激主公的。这样的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鲁侯正象曹刿形容的那样“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没有悟出其中的奥妙。他说:“他是齐侯的仇人,寡人怎么好为他求情呢?”施伯冷冷地瞟了鲁侯一眼,轻轻地摇了摇头说:“如果主公这样想的话,干脆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庄公说:“这倒可以。”就命令刀斧手去杀管仲。

再说隰朋要务在身,时时关注着管仲的生死,不敢离开宫殿半步。他看见刀斧手来杀管仲,吃惊不小,急忙出来阻挡。他对鲁侯说:“管夷吾箭射齐侯。齐侯恨得咬牙切齿,再三叮嘱要亲手杀他解心头之恨。如果在这里就把他杀了,小臣回去怎么交差?大人何必要得罪我家主公呢?”

鲁庄公相信了隰朋的话,就命令把管仲关进囚车,并把公子纠和召忽的人头用大木盒子装好一起交给隰朋。

施伯不愿意当面得罪齐国的使臣,就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庄公。庄公也没有什么反映。

隰朋谢过鲁侯连忙出城,急匆匆地赶回齐国。

在归国的路途中,管仲已经猜想到了是老朋友鲍叔牙在保护自己,同时他也想到,施伯是鲁国的谋士,足智多谋,刚才在宫里看见他和鲁侯窃窃私语,必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了及早离开鲁国,他就作了一首名为《黄鹄》的歌来教赶车的士兵们吟唱,一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二来鼓舞士兵的精神。

黄鹄黄鹄好烦恼,身困牢笼中,有翅不能飞,有脚不能跑。

谁能破牢笼,搭救黄鹄鸟?

振翅长空万里行,誓将宏愿了。

管仲引领,士兵们附和,一边赶车一边吟唱,心里一高兴,把路途上的劳苦全都忘记了,速度增加了一倍。

隰朋一行人走了以后,鲁庄公果然后悔,就派公子偃来追。等追兵赶来的时候,管仲等人早已经出了鲁国的地界了。他们只好望车兴叹。

管仲回头看着鲁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总算又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了。”

当他们来到堂埠的时候,鲍叔牙早在那里等候了。他看见管仲安全的活着归来,如获至宝,赶紧叫士兵打开囚车,把管仲迎进驿馆。两人问候几句以后,管仲对鲍叔牙说:“将军虽然对我如此厚爱,但毕竟不是齐侯的意思呀。”

鲍叔牙说:“没关系的。等见了主公,我会向他推荐你的。”

管仲又说:“我真羞愧呀。我和召忽一起扶持公子纠,既不能让他登上国君的宝座,又不能象召忽那样尽忠而死。现在反过来还要去侍奉仇人,我成了什么人了?召忽地下有知的话,也会笑话我的。”他十分伤感。

鲍叔牙安慰他说:“做大事的人是不拘泥于小节的。先生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只是这多年来一直没有遇上机会罢了。我看桓公志向远大,如果能得到先生的辅佐,不仅齐国能富强,就是称霸天下也不足为奇。请先生仔细想想,是功盖天下、名显诸侯重要呢,还是为了保住名节去作无畏的牺牲重要?”

管仲被鲍叔牙问得无话可答。

鲍叔牙把管仲安顿在堂埠住下,自己先回临淄来见桓公。他向桓公报告了公子纠已死的消息以后,就向桓公极力保荐管仲。桓公一听就火了,说:“管夷吾狗胆包天,竟敢用箭射寡人。那支箭寡人还留着呢,每当看见它,寡人就恨不得要剥他的皮,吃他的肉,哪里还有重用他的道理?”

鲍叔牙严肃地说:“凡是当臣子和奴仆的,哪个不是为了效忠自己的主子。他当时用箭射主公,正好说明了他对主子的一片忠心。管仲是天下奇才,如果主公能重用他的话,他可以为您射天下所有的诸侯。”

桓公惧怕老师的刚正和威严,想了想,就说:“寡人就听你的吧,赦免他不死。”

鲍叔牙大喜,派人把管仲迎接到了自己家里来,和他谈论治理齐国的设想。

桓公的地位稳固下来后,上朝的时候,就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他准备拜鲍叔牙为相国,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

鲍叔牙立刻出班,诚恳的说:“臣能够不冻着饿着,就深感主公对我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这样的重任,不是臣的能力所能承担得了的。”

桓公以为老师是谦虚,就微笑着说:“寡人知道爱卿的能力,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吧。”

鲍叔牙说:“臣只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循礼守法的人,算不得人才。治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对内能够安抚百姓,对外能够降服诸侯,使国家有如泰山一样的安稳,君主能够威名远扬、功垂千秋。臣哪能做得到?”

桓公听得津津有味,喜形于色,不禁向前挪了挪身子,问:“象卿所说的这种人,齐国有吗?”

鲍叔牙说:“有啊,管仲就是。”

桓公不以为然,不耐烦的说:“你老说那个管夷吾,他有这个能耐?”

鲍叔牙一板一拍娓娓道来,一连说出几个“我不如他”。

他说:“在用人方面,管仲能够扬长避短,量才录用,这一点我不如他;在管理民众方面,管仲能够宽厚待人,用忠信来感化人心,用礼仪来教化百姓,这一点我也不如他;在治理军队方面,管仲能做到军令严明,使士兵奋勇向前,这一点我还是不如他。”

桓公听得有些忘乎所以,一拍大腿,说:“好啊。你赶快把他叫来,让寡人考考他吧。如果真象爱卿说的那样,寡人就重用他嘛。”

鲍叔牙向桓公深深一拜,然后说:“主公难道没有听说过礼贤下士吗?非常之人必须用非常之礼来对待。主公如果真想让管仲诚心诚意地为您效力的话,必须委以重任,给他优厚的待遇,用对待大夫的礼节来召见他。如果这样去做,不仅管仲会大受感动,就是四方的人们也会知道主公是一个气度宏大,尊重人才而不计私仇的人,天下有才能的人谁不想着要来为齐国效力呢?”

桓公被鲍叔牙彻底说服了。他抬起右手说:“爱卿不要再说了,寡人就一切都听你的吧。”

鲍叔牙得到了桓公的许可以后,就把管仲安置到自己在郊外的一所公馆里,给他沐浴更衣,等待齐侯召见。

这天晚上,管仲可以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多少个日夜的苦读钻研,多少个月夜的憧憬梦想,多少个春秋的期盼,等的就是这一天。明天和齐侯见面,将决定他的一生。是强强联手,还是希望破灭,他不去想,也不敢想,只能把功课做足。夜深了,他睡意全无,独自在屋里踱来踱去,预演着明天的议程。他打开房门,眼望天空,月亮在薄薄的云层中慢慢穿行。他走出屋来,坐在石阶上,凉凉的微风摇曳着黑漆漆的树冠,偶尔间能听到一声鸟兽的鸣叫,一切是那样的平常,和自己的心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第二天一早,桓公穿戴整齐,用迎接上卿的礼仪亲自到郊外去来迎接管仲。沿途的老百姓看见了这样隆重的仪式,没有不佩服和赞美的。

桓公把管仲迎接到宫里,管仲慌忙匍匐在地向桓公磕头请罪。桓公走下来,亲手把管仲扶起,给他赐坐。管仲不敢坐,说:“臣罪该万死,能够得到主公的赦免已经感到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别的。”

桓公和蔼地说:“先生只有坐下,寡人才敢请教先生。”

管仲再次向桓公谢恩,然后席地而坐。

桓公说:齐国是一个有着上千辆战车的大国,僖公在位的时候曾经东征西讨,也小有霸气。到了襄公执政以后,一度使齐国衰弱下来。“寡人要重振纪纲,安定人心,提高国家的威望,先生认为该从哪里做起?”

针对襄公的所作所为,管仲对症下药的说:仁义廉耻好比国家的4根大柱子,柱子要是倒塌了,国家还能兴旺吗?所以,必须先用仁义廉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桓公问:“怎么个约束法呢?”

管仲说:“要约束百姓,首先要爱护他们,使他们认识到朝廷的做法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服从管理。”

桓公说:“先生说得具体一点。”

管仲说:“首先,政令不能朝令夕改,要有连续性,老百姓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哪些事情不能做;其次是要减少劳役和减轻税赋,使百姓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百姓富裕了人丁才会兴旺;第三,还要招聘有学问的先生对老百姓进行教育,使他们懂道理、有礼貌,懂得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再者,士、农、工、商是国家赖以生存的4块基石,要让他们各得其所,并行发展。”

桓公担心税赋减少了,那国家的财用不足又怎样解决?

管仲说:“可以把炼矿和煮盐这样的大事情收归国家统一去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对一些价格低廉的粮食等农作物进行收购,到了百姓需要的时候再把它们卖出去。这样既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又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桓公又问:“百姓富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又怎样解决呢?”

管仲说:“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将在于谋而不在于勇,增加士兵的数量未必就是最好的办法。”

桓公说:“先生可有具体措施,说给寡人听听。”

管仲说:“臣有个亦兵亦民的想法。具体说来就是:把全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为6个乡,士农为15个乡。前者主要负责财源,后者主要负责兵源。乡下面设连,连下面设里,里下面设轨。每5户人家组成1轨,10轨组成1里,再由4里组成1连,10连称作1乡。每一级都有长官负责。再把5乡组成1军,士农的15乡就能组成3军,合计就是3万人。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让他们种自己的田,打自己的猎。要打仗的时候就由各级负责的长官把他们招集起来,就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由于他们都是乡邻,互相认识,并且有一定的感情,打起仗来就会互相关照,同心协力。有了这样3万人,难道还不足以称霸天下吗?”

桓公问:“兵源有了,兵器不足又怎样办呢?”

管仲说:“可以定这样一条规矩,让人们用兵器来赎买自己的过失和罪行。重罪的可以用戟和铠甲来赎,罪轻的可以用矛和盾牌来赎,一般的过失可以用弓箭来赎。这样一来,兵器不就增加了吗?”

桓公越听越高兴,就说:“象这样国富兵强,寡人是不是就可以称霸诸侯了?”

管仲说还不可以。

桓公问:“这又为何呢?”

管仲说:“周王朝不承认,邻国的关系还没有搞好,怎么能称霸天下呢?要想称霸天下,就要尊天子而联诸侯。”

桓公说:“请先生细细道来。”

管仲说:“首先要以诚心待人,对齐国的疆土进行核查,不属于自己的就返还给人家,然后再置办礼物向人家道劝。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贪图别人的贿赂,这样周边的国家就会亲近我们;其次要广召人才,派使臣周游列国,招聘那些有才能的人士到齐国来做官,使天下的人才尽为我用;第三是疏通关系,根据各国君主的嗜好,投其所好结交他们;第四是惩恶扬善,派人到各国去进行考察,对于一些为非作歹的人和事进行惩处。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就可以在诸侯当中树立齐国的威望。威望一旦树立起来就率领诸侯们对天子进行朝拜,带头纳贡,使自己的地位得到周天子的认同。当这样的局面出现以后,主公不想当霸主恐怕也推脱不掉了。”

桓公和管仲就这样十分投机、不知疲倦的畅谈了3天3夜。桓公大喜,就斋戒3天,到太庙里祭奠了祖宗神灵,然后举行盛大的仪式拜管仲为相。

拜相那天,管仲坚决推辞不愿接受,桓公大惑不解,就问:“寡人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先生成全寡人的志向,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你为什么不接受?”

管仲说:“宫殿之所以宏伟并不是一根大梁的作用,大海之所以宽阔是因为它容纳百川。主公如果真的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话,还必须使用5个人才。”

桓公问是哪5 个人,他们有什么特长,管仲说:“隰朋能言善辩,刚柔适度,进退得体,请任命他为大司行;宁越懂得开垦耕地,兴修水利,使粮食丰收,畜牧兴旺,请任命他为大司农;王子成父带兵能够纪律严明,调度有方,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请任命他为大司马;宾须无则断案公正,既不袒护罪犯,也不冤枉无辜之人,请任命他为大司理;东郭牙刚正不阿,不畏惧权贵,也不怕丢官掉脑袋,请任命他为大谏之官。主公只有重用了他们5个人,臣的学识才能得到施展,也才能做到国富兵强。到了那个时候,要称霸天下,臣虽不才,敢不尽心尽力辅佐主公实现宏图?”

桓公同意了管仲的提名,对他们进行任命,管仲才接受了相国的职务。

管仲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在城门上贴出告示,号召民众给朝廷提建议,凡是能富民强国的,一经采纳,都有赏赐。

管仲当上相国以后,和桓王形影不离,君臣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一日,管仲陪齐侯外出打猎。桓公顺口就问:“寡人生性好打猎,还喜欢亲近女人,这会影响我的称霸大业吗?”

管仲随口就说:“不会呀。怎么会呢。”

桓公随口又问:“这都不会,那什么会呢?”

管仲说:“身边没有人才,会影响称霸;有人才不使用,也会;能使用但不信任他,照样会;虽然能信任,但听信小人的挑拨,同样会。”

桓公听罢哈哈大笑:“说得好!”扬鞭催马,驶出去好几丈远,回头喊了声“仲父,随寡人来吧。”

管仲一抬手,鞭子重重的落在马屁股上,春风得意的追了上去。

从此以后,桓公就把管仲尊称为仲父。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并且下令,全国上下不准直呼其名“夷吾”,要称呼“仲”。古代的习俗,称呼一个人的字,是表示尊敬。

东周故事大白话之《管仲相齐,霸业奠基》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