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咏史》新课辅导及诗歌鉴赏学习

《咏史》新课辅导及诗歌鉴赏学习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咏史》新课辅导及诗歌鉴赏学习

《咏史》新课辅导

作文素材

顾客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一句服务用语,说的是对待顾客就要像对待上帝一样恭敬地为之服务。这倒不是什么人的本性,而是生存竞争使然。没有好的服务就不会有客人,没有客人商场和工厂就没有办法生存,特别是在美国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所以,各个商家无不使出各种手段来拉拢客人。

在美国的各个连锁商店,只要你买了物品,不管是多少钱,在60天内都可以退换。所以有些聪明的旅游者来美国后,租一个房间,然后就到商场大肆采购。什么电视,音响,家具,厨房用品,电冰箱,电脑等等。用过一个多月,假期也过完了,雇一辆货车再将买的东西全部退回商店。商店都是二话不说全部接收,全款退还给你,只当你白用了一个多月。有的商场也许会问你为什么,你只要告诉他“我不喜欢”就可以,但大多数商店并不会问你任何原因。

某银团的Z先生买了一部日本相机,价值700多美元,不知道是他的技术不好还是机器问题,反正拍了几次照片都是图像模糊,过了10个月又去旅游,拍出的照片还是有些模糊他一气之下找到商店,要求退货。商店也是二话没说,原款退还。他还曾在K─MART亲眼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太,拿着一把已经很破旧的剪刀找到商场,这是一把20年前的剪刀,当时工厂的促销宣传是:“二十年后凭发票和产品保证书可以退回购买的金额,并会获得一把新的剪刀。”这位美国老太太就是来商场要求换新剪刀,并要商场退还当时买剪刀的2美元K─MART的服务员很年轻,看了产品说明和发票拿不准,找来了经理。经理一看,二话没说,退钱,赠送新剪刀。

哈佛的学生Bob是一个典型的英国贵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为人温文尔雅,有条不紊,是个很有风度的男士。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喜欢开快车。只要一上公路,汽车开得就像飞一般。为此他吃了不少罚单,还险些被吊销了驾照。后来,Bob先生听说有商店在卖雷达侦测器,可以提前侦测到警察使用的雷达测速器。于是Bo先生就立即到商店花1000多美元买了一套最高级的雷达侦测器,装在他的汽车上。这套雷侦测器有6个探头,不仅可以侦测前后和两侧,而且可以侦测天上巡逻直升飞机的雷达测速器。一旦他的侦测器侦察到警察使用的雷达,测速器就会发出“小心啊,有警察,小心啊,有警察”的信号。自从Bob先生安装了这台机器,还真是安静了几年,再没有被警察抓到。一日,Bob先生带全家人度假,一看公路上没有多少车辆,就又开起了飞车。经过一个小城时,公路的标示是限速60英里,可是Bob先生却开到了120英里。不久就见一辆警车尾随而来,而且灯闪笛鸣。Bob先生一见,忙将汽车停在路旁,接受警察检查。警察上前:“对不起先生,你超速了。”

Bob先生心中有数,自己有雷达侦测器,机器没有反应,说明警察没有打开雷达测速器,警察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真正的证据。于是问:“我的速度是多少,你可以告诉我吗?”

警察说:“122英里。”

Bob先生有些奇怪:“你可以让我看测速器的记录吗?”

警察说:“当然。”说着领Bob先生来到警车跟前,让他看车中的雷达测速器记录。只见荧光屏上赫然显示着122英里。

Bob先生有些奇怪了,明明侦测器没有响,他怎么被抓到了呢?但没有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地接受了罚单。一看罚单,要罚600多美元,合超速一英里10美元。Bob想不通测速器次为何没发挥作用,心中气愤起来。

第二天,他找到了商店,生气地将罚单交给商店老板看,说:“你保证这台侦测器可以在全美国有效,为什么我还会被抓到?”

老板一听,说道:“不可能啊,我卖了好几万台,从没有人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一定是将机器搞坏了。”

Bob说:“你保证5年不出问题,现在还没到5年,你要检修,并替我付罚款。”老板忙让员工检查机器,员工拿着仪器和工具检查了半天,说:“没有问题,完好准确。”

“这是怎么回事?”老板一看机器没有问题,态度就有一些强硬:“我想你一定是将汽车里音响的声音开得太大,警告声你没有听见。我的侦测器扫描的频道是全美国所有的警用频道,不可能有问题,而且我刚检查了,机器很好。”

这样一来,二人就闹得很不愉快。Bob先生一气之下,将商店老板告上了法庭。

3个月后,Bob先生赢得了官司。理由很简单,商店出售的商品没有能达到标示的功能,是欺诈行为。为此,Bob先生不仅赢得了原机器退款和汽车罚款,而且还赢得了对商店惩罚性的赔款2万美元。

这个商店的老板一看不对劲了,机器已经卖了数万台,如果其他人都来索赔,岂不是要将老本都赔光。于是找人调查Bob的超速被罚事件。没多久,侦探社就告诉了他调查结果。来,那家小城使用的是新从日本买来的雷达测速器,他们使用的频道不是政府规定的警用频道。难怪Bob没能侦测出来,老板一想,这个气啊,转身找了个律师将警察局告上法庭。

官司一打就是2年,从地方法院打到巡回法院,结果是商店老板胜诉。理由是,警察局使用违法的器具行使权力不合法。但警察局的败诉可了不得,不仅要将全部因为使用这种测速而罚的超速罚款退回,而且还要补偿利息和损失。平均每个人要退1000多美元,总计有两万多人,退款达到了两千多万,加上法院对警察局的行政罚款200万美元,总金额高达三千万美元。这小城警察局每年的经费才数百万美元,怎么能承受这样的罚款和赔偿。过了不久,该警察局向法院申请了财政破产。据说,当地的城市税也增加了不少。可怜的警察局长和市长都在不久后被市民罢免。可怜的警察局只有借债度日。

人生箴言:

“顾客就是上帝”固然能够建立商家的信誉,有时也可以害得别人倾家荡产。“上帝”,请慎用你手中的“权力”!

一、课堂回顾:

二、新课辅导之《咏史》:

(一)链接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

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他父亲请人教他书法、弹琴,成绩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西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大量的书、资料、堆满了屋子。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3]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的区别,可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二)诗歌内容理解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作者简介

左思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

作品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ěr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2]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意为意为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作者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用“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四句,意为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作者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是个奇伟的人才,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通首皆用对比手法,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欣赏指要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

有关资料

据《世说新语》记载,左思貌丑口讷。与左思同时代的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与此相对应,《世说新语》描写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据《晋书·左思传》云,左思少时学书与音乐不成,其父认为他笨,左思受到刺激,发奋勤学,历十年而写成《三都赋》。《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价涨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来于此!《文心雕龙·神思篇》称“左思炼都以一纪”,把他列为古来文思迟缓的作者之一,评为:“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沈德潜说:“太冲(左思)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伟手。”(《古诗源》卷七)。

三、诗歌鉴赏中意象的学习

(一)知识点一:什么是意象

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诗歌的常见意象

(二)意象分类

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1)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2)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4)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1)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3)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4)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1)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2)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帆、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2)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3)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5)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

(三)诗歌中的意境鉴赏

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自然或社会生活景象。简言之,意境就是诗人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自然景象或社会生活景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与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情随境生

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会借着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文心雕龙·物色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的就是由意及境的过程。

诗中的人物随境生情,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人自己随境生情,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崔颢《黄鹤楼》:“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这类诗中,诗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观景物触发的,由境及情的脉络比较分明。

有的诗更写出情意随着物景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柳永《夜半乐》这首词共三叠,层次很分明,景物的转换引起感情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又反过来改换了景物的色调,意与境相辅相成、逐渐深入。

移情入景

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物境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情思是无形的,虚的,化情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通过境来表现意。譬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崔莺莺送别张生赴试时唱的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里,布满青云的天,铺满落花的地,秋风萧瑟,北雁南归,连排四个景物,画出一片萧条衰败的景色,正好衬托出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一派灰蒙中有一片红色的树林,映入莺莺眼里,片片枫叶似乎都是由离人的血泪染红。于是透过这萧条凄厉的秋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恋人伤别的心绪。

将情思化入景物的笔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词一物,一句一景,看起来它们互不相干,但实际上每个景物都呈现出一种枯瘦昏暗的色调,连那小桥流水也仿佛没精打彩的样子,于是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表达出天涯孤客的肠断心碎。移情入景,景就是达情的媒介。情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培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们的媒介物,这就是景。

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各有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古代诗人长于体贴物情,将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都达到了物我情融的地步。

不论运用何种手法,都是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融为一体,景生情、情生景,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从而创造出生动优美、韵致精深的意境。

(四)精题讲练

例题1:

霜天晓角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释】①春威:初春的寒威。俗称“倒春寒”。

概括上阕划线居中梅花的外形特点。(2分)

例1:花疏(稀),枝少(疏),色白

例题2: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例2: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

例题3: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例3: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第一步)。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二步)。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第三步)。

(五)诗歌鉴赏: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例1:

(1)津亭。考查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析:从题目“春江晚景”,知道本诗所写景物多与江上的意象有关,如“江林”“ 津亭”和“客船”。

(2)D。考查内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评析:A选项“用典”不对;B选项“咏物”不对,是写景,从标题可以看出;C选项“对仗工整”错误,这个一看诗句就知。

(3)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考查内容: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评析:首联描写的景是繁花满树、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特点是绚丽多彩,情感自然是喜悦。颔联是直抒胸臆,由“那”字可知是意外的惊喜。最后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类的词语进行总结。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1分)

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16.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例2:

14.律(或近体、今体)

15. D。贾岛以幽深险怪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这首诗在“炼字”上是有独特造诣的,如“落日恐行人”的“恐”字,“烟火渐相亲”中的“相亲”,都用字生动传神。

16.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

四、家庭作业

1、积累诗歌中的意象。

2、完成以上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3.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号 。(1分)

14. 对作品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中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凄切。

B.词人梦中惊醒,百无聊赖之时捡起树枝消磨时光。

C.结句联想到在家乡听莺燕鸣叫的情景,顿时勾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D.“飘然”有一种神秘的意味,表现了词人面对羁旅生涯的洒脱。

15. 这首词画线句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联系全词分析它的作用。(4分)

剪纸与安徒生

冯骥才

⑴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以作家为标志,这就是安徒生的丹麦——丹麦的安徒生。

⑵这由于安徒生的童话世人皆知。或许有人说丹麦不光一个安徒生,还有美人鱼呢,但美人鱼也来自安徒生一个深切动人的爱情故事《 》。

⑶与童话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是无限美好和充满魅力的。它叫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真率与童心。从人的“根”上影响人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影响着全人类的作家。所以丹麦人以他们的安徒生为荣,在这个国家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画像,还有一种用纸剪成的类似太阳神的头像——这是安徒生剪纸作品的标志,名叫太阳头。

⑷【 】

⑸在欧洲也有剪纸,但与中国不同,通常称做剪影,主要是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所以多用黑色的纸。欧洲的剪影追求逼真,虽然不剪眼睛,只是一个侧影,也能wéi miào wéi xiào。

⑹然而,安徒生不全是这种传统的欧洲剪影,有些很像中国的剪纸。在他的故乡欧登塞的故居博物馆里,我见到他的一些剪纸作品,看上去很像我国北方赫哲族和满族信仰类的剪纸,生动、随性、纯朴,形象还有些怪异,但这些形象并非神像,而是安徒生脑袋里蹦来蹦去的童话人物。

⑺安徒生对剪纸之爱到痴迷地步。他用来剪纸的剪子,剪刀较长,剪尖很尖,剪把是一对套指的铁圈,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他爱好旅游,出行时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致曾经不小心被剪尖扎伤。

然而,剪纸并非只是他的一种艺术爱好,而是他童话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给孩子们讲童话时,一边讲一边剪纸。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内蒙等一些地方也是这样——边说边剪,随心所欲。

⑼他剪纸是即兴的,讲的故事也常常是兴之所致,任意发挥;有时他用剪子把口中故事里的人物剪出来,有时他受到剪纸形象的启发,故事再讲下去就更生动更紧张更有趣。他让这些剪纸形象有声有色有个性有命运。这时,他的剪纸与童话的创作便浑然成为一体了。

⑿安徒生为了叫孩子们感兴趣,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无论是厨娘、魔鬼、小丑、舞者、牧师、巫婆、海盗、皇后,还是天鹅、城堡、风车、磨坊、禽鸟、昆虫、花草等等;全都是可爱逗趣,神气活现。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在安徒生讲故事时出现的,所以个个会笑会哭会说话。我想,当他最后把剪成的纸一打开,一准让在场的孩子惊喜万状。

⒀安徒生启示我们,最生动的童话都是□□出来而不是趴在桌上写出来的。

⒁俄罗斯作家契诃夫一次对他的女弟子阿维洛娃说:“你递给我一只茶杯,我马上就用茶杯写出一篇小说。”接着他说了关于小说写作的一句“伟大的话”。他说:“小说是想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

⒂安徒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你在纸上点一滴墨水,把纸叠起来,朝四面挤压,就会出现某种图形。你要有想象力和绘画意识,画就出现了;你要是天才,就会有一幅天才的画。”

⒃想象不是凭空的,有时要借助一些由头。

⒄对于有艺术想象潜质的人,想象往往需要诱发,一种意想不到的刺激与启动。比方安徒生,这诱发常常来自剪纸。在对折和多折的纸上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剪一双大眼睛,没想到打开后这双眼睛在哭;你剪一颗心,打开之后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两颗心;你在一个半圆的形体下边剪几条曲线,以为是太阳,打开后变成了一条傻乎乎游动的章鱼了。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它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

⒅尽管童话是用写作完成的,但构思与灵感却常常来自他的剪纸。所以,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

⒆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原先只把剪纸做为他的一种爱好。现在才明白,剪纸是他童话创作的一部分。当然他不是写作才剪纸,但剪纸唤起了他创作前期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想象。

⒇有人说,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纸约一千幅。这显然不是他实际剪纸的数量。他生前剪纸都是随意、随性和随时的,不会刻意去保存;再说纸张日久变脆,难以珍藏,因此说,他剪过的剪纸至少还要多几十倍。如今,我们从他留下的剪纸上已经辨认不出哪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个是穿“新衣”的皇帝,也许其中不少剪纸故事没有写出来过,但安徒生的剪纸无疑是他文学世界与童话天地不能或缺的极重要的一部分。

(21)安徒生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

(选自冯骥才博客,有删节)

7.写出第⑵段中的作品名《 》,根据wéi miào wéi xiào写出汉字( )(2分)

8.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⑷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②人们拿它自娱自乐,多用红纸来剪,象征着喜庆

③剪纸对于中国人来说毫不陌生

④在许多地区的村落里几乎人人擅长

⑤我国的剪纸用途广泛

⑥它为人们喜闻乐见

A.⑤,①,④,②,③,⑥。 B.③,④,⑤,①,②,⑥。

C.③,⑥,②,④,⑤,①。 D.⑤,④,①,③,②,⑥。

9.分析第⑻段划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10.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⒀段□□中的词语是( )。(2分)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剪纸给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带来了许多的构思与灵感。

B.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

C.安徒生生前随意、随性和随时的剪纸没有深刻含义。

D.剪纸成就了安徒生的独一无二,作者由衷感到敬仰。

12.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爱因斯坦说音乐给他科学研究的灵感。对此,你怎么评价?(4分)

二、17分

7、(2分)海的女儿(或“美人鱼”) 惟妙惟肖(写错别字不给分)

8、(3分)C

9、(3分)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承接上文剪纸是安徒生的艺术爱好(1分),引出下文剪纸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一部分(1分)。

10、(2分)想象

11、(3分)C

12、(4分)评价角度:“兴趣培养”、“触类旁通”、“人的素养”等。要言之有理。角度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2.(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3.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前阴沉肃穆的气氛。

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分析全诗的结构层次。(5分)

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愁”的?(6分)

参考答案

1.全诗共分二层。(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3分)

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宁难保。(2分)①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2分)②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2分)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