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图文/卡拉扬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在中国无人不知,而鹳雀楼在哪里?就不一定都知道了。
鹳雀楼,在山西,位于永济市的黄河东岸。因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至元初,毁于兵。故址也因黄河多次改道,难以寻觅。
眼下的鹳雀楼于1997年12月开始重建,2002年完工,它所在的景区名叫鹳雀园。 看过蒲津渡遗址的黄河大铁牛后,已近中午, 我们立即前往鹳雀楼。
沾中国旅游日的光,免票进入景区,可能是景区太大的原因,感觉这里的秩序比普救寺和蒲津渡遗址好多了。
走进大门, 远远看见鹳雀楼一楼突兀,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座仿唐建筑。可能古玩家们会轻看它,殊不知,一楼立而天下远,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有了落脚地。无数人有诗可读,无楼可登的遗憾终得了结! 鹳雀楼在被毁700多年后,因《登鹳雀楼》又涅槃重生。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修建楼阁的传统。不是为纪事扬政,就是为镇妖伏魔,或是为求神拜佛.....
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也有登临作赋的喜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境界。以古时的交通论,“登泰山而小天下”之事,毕竟费时费力。登楼望远,则要容易很多。亭台楼阁成了很多人登临送目,吟诗咏志的理想之处。
楼不在高而在心。心有高瞻必可远瞩。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样的诗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中有很多。
楼不在高而在诗。中国的四大名楼,无一例外都是因诗文而名。好文即出,洛阳纸贵,硬是让一座座楼阁展开了双翅。诗文,因楼而作,楼因诗文而名扬海内,诗人也因诗文飞扬而名满天下。
四大名楼屹立至今,名篇名楼,相得益彰。人和楼,楼和诗浑然一体,究竟是谁成就了谁?已经很难说得清了。
四大名楼中, 因楼而作的诗,唯鹳雀楼用字最少。
寥寥二十字,万里咫尺,景既铺陈,理遂生焉。大道至简、大道至浅。诗人超乎寻常的想象,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又让多少人豁然顿悟?.......
鹳雀楼因之蜚声海外,《登鹳雀楼》因之鹤立唐诗,其作者堪称大家中的大家。
大家何许人也? 王之涣是也。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668年,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约704年前后,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乘兴而作《登鹳雀楼》,时年三十五岁。
鹳雀楼上最高层 有他一尊雕像,高才兀立,风流倜傥,登楼赋诗,一挥而就。大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气。与之合影者众,不知是不是都沾了点才气。
鹳雀楼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 楼内有电梯,处关闭状,或许今天是个意外。若运行,估计多为老弱病残。只要能走,还是徒步最应景。
登楼, 拾级而上,一层一望,一层一片天,逐层至最高,江山无限。
凭栏,由近致远、由远及近,穷尽目力,只见天势围平野,绿满黄河道。黄河像一条线,折了几道弯,没入天际。
大河奔流,夕阳恋山, 引发诗人诗兴豪情的妙景,我等凡人只能去意会了。之前先后去过黄鹤楼、滕王阁两次,岳阳楼一次,今天就算把四大名楼全都登过了。
回望来时路,唐韵广场人潮川流,或上或下,会《登鹳雀楼》者十之八九,在中国,任何层级的考试以此为题,恐怕都属送分。
在四大名楼的游人中, 若以各自楼阁的诗篇为题作测试,毫无疑问鹳雀楼会排名第一,然后我猜黄鹤楼次之,岳阳楼第三,滕王阁居尾。
四大名楼中,三座位于长江流域,唯鹳雀楼座坐落在黄河边。 若论景色个人偏向于岳阳楼第一,黄鹤楼次之,.......
鹳雀楼因诗而名,又因诗而重建,楼存诗在,楼毁诗不朽。一首登楼诗已然融入一个民族的血液和灵魂,翻遍唐诗能有几首?
悠悠天下兴亡事,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诗话浪淘尽? 诗因楼而起,却并不与楼共生死,竟与民族同千古。真乃鹳雀楼之幸,山西之幸,民族之幸!
(本篇游记的字画来自网络和成都的祥均、建华先生,特别鸣谢)
推荐图说丨2017山西行(运城盐湖篇)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