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南山广化寺——莆田的文化发源地
文 ▏闻道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这句莆田人耳熟能详的谚语为我们展开广化寺史的开篇。 如今的广化寺雄踞城南,背倚南山,与矫矫苍松相映衬,以声声梵呗醒世梦,不失为喧嚣都市中的清凉境,万丈红尘里的清净土。当下,广化寺又迎来新的兴盛。
01
莆阳文化之源
史记,兴化县(莆田旧称)创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而千年古刹广化寺的前身金仙院,却创始于陈永定二年(558年)。二者相距400多年,故有“未有兴化,先有广化”之说。
相传南朝郑露三兄弟开莆来学,在凤凰山麓创建“湖山书堂”,这也是金仙院的前身,从此莆阳大地弦歌不辍,科第连绵。
后郑露献其居为“金仙庵”,历经兴废,宋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赐名“广化寺”。此时,距兴化军的设置还有三年。
《郑氏族谱》中,郑露曾为书堂作诗曰:
附凤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诗书。
宋理学大师朱熹在南湖书堂题壁云:
倡学功高泽具宏,庆流奕叶盛云礽;
三贤文献严然在,云案薪传夜夜灯。
对南湖三先生开莆来学之功,千百年来,史志口碑,世代相传。据此,可以毫不夸饰地说,南湖山广化寺乃是莆田文化的发源地。
02
莆阳进士之地
自唐以来,广化寺就与莆田学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考林藻于唐贞元七年(791)擢进士第,为莆田进士第一人;林蕴、欧阳詹、黄滔等陆续登第。黄滔登第后东归,特往广化寺探访并勒石,表达一名学子对灵岩广化寺的感恩之心。
历史往往机缘巧合,广化寺不但是进士读书修业之地,其后又成为兴化军进士郡试之所。
广化寺的进士试,历十二举,持续三十六年之久。直至淳熙二年(1175),约有七万二千余学子在此出征进士之旅,149名莆阳精英荣幸金榜题名,并决出状元郑侨、省元刘朔及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林光朝等一大批名士。
03
莆田诗歌之苑
广化寺以其清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积澱,与富于素养的僧家,迎来四方贤能志士、骚人墨客的到访。
这里留下了很多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歌篇,把一所深幽的禅林构成莆田一所异彩纷呈的诗苑。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诸家诗赋多至三百余篇。
南山广化寺作为莆田文化的发源地,拜谒郑氏三杰圣迹,缅怀先贤倡学功业,成为诗人唱咏的一个重要主题。
清贡生方元俞《南山松柏》诗,
是咏颂“莆田二十四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南山积翠接莆城,松柏苍苍景趣清。
千尺龙蛇摇树影,半空风两泛涛声。
经寒不改贞心操,傍石岂存倚势情?
问我当年何所友,苍髯皓首故人名。
明成化间兴化太守岳正,
于重阳节招友登临南山,诗云:
南来作牧近三秋,碌碌何曾展一筹?
不是满篓禾稻熟,敢因佳节出城游?
(《丁亥岁登高》)
04
佛教文化中心
佛教是人类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既是宗教信仰,亦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谓之历史积澱的宗教文化现象。佛教,自从在莆田落地生根,成为千年古刹广化寺历史之开篇。
一千五百年来,广化寺历代禅师义胆忠心,借助机缘,艰苦卓绝地推进广化寺的壮大发展,繁荣进步,使僻处闽中一隅的小寺院,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佛教模范丛林,并为世界佛坛所瞩目。
其后,广化寺虽几经兴废,但至明中期依然保持其繁盛局面。明宣德“处处钟声远近闻”的繁华景象。到倭寇野蛮入侵,将广化寺焚为一片焦土。
后经数年复建,至明末恢复气势,入清后,至清光绪间,在善和法师主持下,广化寺已经奠定了现今的寺院格局。
1984年,23岁的学诚成了广化寺的方丈,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方丈,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长,广化寺和福建省佛学院男众班在学诚主持下不负众望,推行108 天戒会与三坛大戒,广化寺印刻国内80%经书,并在教内流通甚广。
广化寺建筑文化博大精深。雄踞城南,背倚南山,与矫矫苍松相映衬。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磅礴。既显示庙堂的庄严气氛,又散发自然的逸趣。构成“蓬莱宫阙南山景”,婉然山中梵宇!
南山广化寺作为莆田文化的圣地,是名至实归,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着莆田历史文化之源流,千年文脉,一脉相承,悉心呵护南山莆田历史文化遗存,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传统的厚爱,亦是文化自信的真实表现。
而今时逢盛世,百废俱兴。南山广化寺业已以崭新的风貌圪立丛林,令人刮目,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改天换地,构建佛教文化新区,迎接世界佛坛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