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沈既济《枕中记》 中讲述: 有这么一个名叫卢生的青年书生,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考试。 路过邯郸的时候, 天已经黑了,就找了一家极便宜的旅店住下了。

和卢生住在一个屋子里的,是个眉毛都白了的老道士。两个人商量一下, 让店主人蒸一锅黄米饭吃。 店主人把饭蒸上了,卢生就向老道士诉说起自己的穷困命运来, 希望此次赶考能够金榜题名, 从此享受荣华富贵。
老道士耐心地听着,脸上却没有露出一点特殊的表情。卢生便再三恳求他指点迷津, 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愿望。

老道士被他磨得不耐烦了,从自已的行装中取出个枕头,让他躺下来睡一觉,顺口说道:“也许很快你就称心如意了。”
卢生一天赶路几十里, 已经连续走了几天了。 自然身体很累, 头一挨枕头, 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卢生考中状元, 衣锦还乡, 真是骏马得骑, 高官得坐。很快地, 又娶妻生子,儿孙满堂, 享尽了人间欢乐......

卢生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忽然被店主人的一声吆喝惊醒,原来卢生和老道士要的黄米饭就要熟了,让他们洗手洗脸,准备吃饭。
卢生睁开惺忪睡眼, 发现仍是旧衣褴衫的故我,心中难免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这就是黄粱梦的故事。 河北省邯郸市附近的黄粱梦村因此而得名。
黄粱梦村有个卢生殿,殿里有一个用青石雕成的卢生卧像.那卢生头睡方枕, 两腿稍曲, 嘴角还流露出一丝微笑,似乎还在享受着梦中的荣华富贵。
据说,原先这卢生殿有一首诗:
四十年中公与侯,
虽然做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向先生借枕头。
谁也说不清这诗是谁写的, 去往何方了,当地的人们只是这样流传着。

到了清代, 有个叫王鲁之的人路过这, 对这首 “借枕乞梦”的诗作了幽默而含蓄的回答。 他的诗写道:
明知身世总邯郸,
尚有人求梦里官。
枕头若是许人借,
殿前车马似长安。

据说,这位王鲁之确有其人, 是嘉庆、 道光年间的诗人。他曾6次到这里投宿,一次也没有做成黄粱美梦。也许因为他看破了红尘,不再追究那些穷苦文人难以实现的东西吧。
喜欢的转发收藏,了解更多精彩点击关注!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