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1920 年4 月,正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筹备建党的时候,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派出全权代表魏金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成立于1919 年3 月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工人阶级革命的战斗司令部,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壮大,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巩固。五四运动引起俄国人对中国的强烈关注。
在苏俄看来,中国革命一旦兴起,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成为苏俄的红色联盟,无论是从社会主义理想层面,还是苏俄红色政权的安全方面,无疑都是最好的。
1919 年下半年到1920 年,欧洲各国的革命斗争先后失败,革命陷入低潮。列宁认识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应当关注东方的民族解放斗争,以摧毁资产阶级的基础。
他和共产国际把注意力投向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为便于同东方各国的革命力量进行联系,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共产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运动。
1920 年3 月,俄共中央建立了俄共(布)远东局,统筹远东各国革命。同时,在海参崴成立“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在与共产国际磋商后,决定立即派遣以魏金斯基为首的代表团到中国开展工作。
魏金斯基在中国化名为吴廷康,公开身份是俄文报纸《生活报》的记者,对外宣称此次中国之行是要筹办建立一家“华俄通讯社”。随行来中国的还有魏金斯基的妻子、秘书,以及旅俄华人、俄共(布)党员、翻译杨明斋等人。
魏金斯基一行初到中国,在北京人生地疏,便打算通过北京大学的两名俄籍教授鲍立维和伊凡诺夫介绍,同中国共产主义者接触。鲍立维向他们引荐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久慕俄国十月革命,热情地接待了魏金斯基一行,并召开座谈会、演讲会,邀请进步人士与革命青年出席。魏金斯基介绍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及苏俄的对华政策,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和经验。
通过座谈,中国的知识界对于苏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通过与魏金斯基的接触,以李大钊为首的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坚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决心。
魏金斯基同李大钊和北京大学少数进步学生在北大图书馆主任室内讨论了建党问题。
他根据苏俄的革命经验提出,“组织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条件”。李大钊对他的意见表示赞同,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见。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无产者众多的地方,很多知识分子聚集在这座城市里。同时,这里也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集中的焦点,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地。
帝国主义在这里的统治手段十分残酷,因而这座城市里蕴藏着巨大的革命能量,一有时机,便会以极其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此外,上海地处长江口,对外联系也很方便。鉴于这些有利条件,魏金斯基认为选择上海首先建立中国的党团组织比较适宜。
4 月下旬,魏金斯基到达上海,立即会见了《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并向陈独秀介绍了共产国际、俄共(布)党以及苏俄的情况,建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组织。
后经陈独秀介绍,魏金斯基会见了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和《时事新报》的负责人张东荪等大批思想界名流,召开座谈会。不久,张东荪、戴季陶因政见不合先后退出座谈会。
魏金斯基与陈独秀等人畅谈中国社会改造问题,提出筹建共产党组织,这与陈独秀、李大钊的想法不谋而合,从而推进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进程。
来源| 《启航——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点赞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