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打开浏览器搜索“郭沫若”三个字,你会发现他身上围绕着太多的争议。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成就不断的他,按理说该是万人景仰的存在,但近年来许多人提起他却都是不好的评价。
或许郭沫若在感情的处理上有所欠缺,但撇开这一切,他在国家文学、历史上的成就有多大呢?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在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写出《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2、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3、1926年,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次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在人民群众中造成巨大反响,但他也因此事遭到通缉,后参与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4、1948年,郭沫若凭借在甲骨文和考古学研究上的出色成绩,担任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5、郭沫若在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
6、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郭沫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数十年来,郭沫若凭借着出色的文学修养和爱国情怀,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崛起奋斗着,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国家天安门降半旗,在他之前也只有像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国家领导人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人无完人,我们无法否认郭沫若的不足,但也不应该抹杀他的贡献。对郭沫若的评价要像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一样,坚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有些文章和学者对他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如果颠倒了主流和支流的位置,把支流夸大到无限的程度,甚至不惜污蔑和谩骂,那就背离了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原则和方法;这同无限拔高一个历史人物的做法一样,都是歪曲事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