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摘要:一片色彩斑斓的公园,一个时空交错的美梦
这世上有两种情境可以用恍如隔世来形容,一是再现久违的时光,还有便是遇见虚无缥缈的空间。当时间和空间重叠在一个公园当中,久远的历史再现眼前,自我的经历与光影营造的海市蜃楼碰撞在一起,恍如隔世在戏剧中定格,一切观感化为永恒的瞬间。而后无论喜悦抑或遗憾,留下的只是欲说还休的宿命罢了。
空间中的高贵
当我们走进故宫,吸引人的不止是雕栏玉彻,还有那份迎面而来的庄严气势,理性与秩序感穿越时代走进我们的思想,传递给我们传统的风情与不甘消磨的意蕴。
一个公园同样能做到如此境界,借用皇家园林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设计手法,把祖国的大山大水,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以及大河向东流的自然现实浓缩于小小的公园之中,消除公园地块本身的高差阻碍,形成亩中有乾坤的一番景象。
根据现场的场地地形做竖向设计,利用原有地形,保证最小的土方量,临近道路边沿设计下凹绿地,形成雨水花园,收集广场及道路雨水。除此之外,对照明进行特别设计,满足夜间照明需求,尽量降低灯光照射,局部形成树阵景观效果,使得东大门的夜景突出君怀天下大气的标识性景色,成为公园入口的亮点。
大理石砌成的构筑物浑然天成,凝重自然,除了加深君怀天下的设计感,还带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度,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另一方面,白色作为构筑物的主色系展现着优雅与纯洁。
在中国古人的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趋于禁忌,主肃杀之秋,比如秋季处死犯人。所以中国的白色带有无生命的表征,而公园中运用近代西方白色线条的理念又在肃杀之上添加了宗教的纯净,公园的一片白色犹如黄粱之梦,在生命感之上尊贵与思考并行,塑造出一个传统又现代、地块特征明确的城市公园启始区。
时间中的经历
公园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是人面对自我的一个载体。北区园中的紫气东来,烘托出笑迎八方来客的意境。此处设计了九面流水景墙表现门启九重的主题,利用现有的四米高差向南放坡,形成三米景墙,前为薄水面,反射上下天光的景观效果。古人讲究“门启九重,方能造极”,通过无限的纵深,带给人们别开生面的人生思悟。
人可以在经历中感受时光,感受那些久违的沧海桑田。可能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也可能是总有新桃换旧符,然后在如水的记忆光影中咀嚼参不透的情感与关不上的心灵。
根据北京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实践,坚持植物选择的生物多样性。公园里春花烂漫,夏荫遮蔽、秋彩斑斓的优美景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运用北区五花(紫玉兰、木槿、巨紫荆、紫薇、楸树)、五果(山楂、石榴、海棠果、核桃、柿子),南区五叶(元宝枫、银杏、紫叶矮樱、梧桐、金叶槭)打造枝繁叶茂、盛世之景,展现“五福满盛世,五彩化丹凤”的景观主题。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出自诗经,形容公园的秋景再贴切不过,在景观背后凸显的是梧桐为蝉的栖身之所,暗示蝉的高洁与公园对人们的包容。
多样化的景观联动人的视觉与情感世界,在一派繁华的都市中营造一处私密与包容共在的盈盈轻舟。
反思后的筑梦
公园北区紫气东来地处解放北京时解放军与傅作义谈判之处,因此景墙上篆刻1949年关于北平和平解放协议书以纪念北平和平解放及朝阳区建设成就介绍,这里展现的除了朝阳区与通州区连接的大门形象,更是中国人化干戈为玉帛的典型象征。历史的瞬间虽已尘封,反思与对生活的探索却不能停滞。
公园采用整体性原则,项目结合周边环境,使公园景色与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合理的布置各类园路、广场。丹凤朝阳为南区,平面构图延续了一期风格,加入了凤凰羽毛的元素,路边种植法桐来表现公园这片土地迎接各方精英,招贤纳士共建城市的主题。
除了考虑设计丰富景观、美化环境、创造宜居城市的植物景观,也要实现生态防护功能与景观游憩等功能结合,根据周边环境需要适当考虑游憩设施,建造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成为展示城市入口门户形象的典范。
公园给人的愉悦与遗憾同样属于美好,会成为恍如隔世的瞬间,更会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宿命往往只是一种感叹,大理石亭中的树木仍然在生长。
(地块设计前)
驻足与反思之后,人的方向还是向前,仿佛进入公园这一片恍如隔世的梦境,五味杂陈过后,仍要追寻生活期冀的明天。
(地块设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