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评价,用在唐朝名臣郭元振身上非常贴切。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他在凉州(今甘肃武威)督军时,修防备战,拓地一千五百里。北挡突厥、南据吐蕃,似乎也没打什么胜仗,可突厥、吐蕃就是打不进来。

等他都护安西,在吐蕃、突厥兵威下左支右绌,貌似日子过得挺难受。可等到升任太仆卿,要离开安西了。

周边的部落酋长,却割面恸哭相送(“安西酋长有剺面哭送者”),离凉州尚有八百里,城中百姓就已备好壶浆相迎(“去凉州犹八百里,城中争具壶浆欢迎,都督嗟叹以闻。”)。

有如此控场能力的大臣,您认为他应出身世家吗?错!

这位“无赫赫之功”的郭元振,是从一个县公安局长(通泉县尉)起步的,或者说的再狠点,他干脆就是从地头蛇、黑道大哥起步的。

但之后,郭元振一路升拔,督军凉州、都护安西、两度拜相、封代国公、绘像凌烟阁(唐代宗时期)。

如此亨通的官运,究竟从何而来?他又有何过人之处?这就得说到他人生里,两次重要的谈判了。

郭元振(656年-713年),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本名“震”,“元振”是他的字。

在古代,直呼其名是极不礼貌的举动,故大家多以字相称,也称“以字行”

类似的例子还有,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唐朝名将苏定方,本名“烈”,“定方”是字;明朝名臣杨士奇,本名“寓”,“士奇”是字;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本名“明昭”,“伯承”是字。

年轻时的郭元振,可真看不出将来会大红大紫。恰恰相反,他是个问题青年。

十八岁就中了进士的郭元振,顺利授官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但紧着,在公安局长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年(673年~693年),从李唐朝一直干到了武周朝。

能干这么久,不是因为爱岗敬业,而是他坚持不懈的不务正业。

甚至发展到私铸货币、贩卖人口,每日小弟环伺,完全是一副黑道大哥的模样,县里百姓听见他的名字脑袋都疼。(“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

由于干得实在太差,甚至上达天听,连武则天都知道了。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武皇帝可不是性格绵厚的李治,眼里向来不揉沙子,马上就把郭元振召入长安,准备办他。

不想,君臣一见面,武则天发现郭元振长得一表人才,且谈吐有度,不是想象中花胳膊、大金链的样子。

便让他呈上诗文一观,郭元振马上掏出一篇旧做“大宝剑”。啊!不是!!是《宝剑篇》呈上。

武则天一看,这是个一直埋没的人才呀!诗里写着呢,“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好!既然“犹能夜夜气冲天”,那就给这小子个机会,让他表现一下,去右武卫做个参军吧!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公元697年(神功元年),郭元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到来了,他的谈判对手是吐蕃军神论钦陵。

要说起钦陵(噶尔·钦陵赞卓),当真是吐蕃不世出的将才。作为禄东赞(噶尔·东赞宇松)的次子,他少年时曾留学长安,还在唐军中实习过,对唐朝政治、军事体系非常熟悉。

松赞干布去世后,继任赞普年纪幼小,以禄东赞为首的噶尔家族,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弄权岁月(吐蕃王朝一共才二百年,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噶尔家族自己玩。这对吐蕃王朝后续的政治体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667年(高宗乾封二年)禄东赞去世后,长子赞悉若(噶尔·赞悉若多布)继任大相主内,钦陵则领兵在外和唐军死磕。

在他的领导下,蕃军连续在大非川、承凤岭、寅识迦河(西域弓月城西南)等地大败唐军,奠定了吐蕃王朝鼎立亚洲的局面。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对于钦陵的领兵能力,唐朝有很清醒的认识,诗人陈子昂在上书中写道:“邇來向二十餘載,大戰則大勝,小戰則小勝,未嘗敗一隊、亡一矢。”

陈子昂所说的“迩来向二十馀载”,指的是高宗李治在位期间。

但正像前文所说,武则天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狠人,虽屡战屡败,但依旧死咬着河陇、安西不放。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唐庭吸取寅识迦河之败的教训。王孝杰领十八万唐军再入西域,重挫蕃将勃论赞,“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

两年后(延载元年,694年)不甘心失败的吐蕃卷土重来,王孝杰在大岭、冷泉两地,重创论赞刃(钦陵五弟)的吐蕃、突厥联军六万人。赞刃回拉萨后,被吐蕃赞普以谋刺之罪诛杀。

但很快,钦陵便在陇右找回了场子。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三月,钦陵、赞婆(钦陵三弟)在素罗汗山(甘肃临洮附近)大败王孝杰、娄师德,唐军损失惨重。

战后,吐蕃军队以唐军尸体筑“京观”炫耀武功,史称“尸骸高与天齐”。为此,武则天贬“王孝杰为庶人,贬娄师德为原州司马”。

在取得素罗汗山大胜、抄掠凉州后,钦陵并未继续东侵,而是很怪异的止兵息鼓,“复遣使请和亲”。

之所以,钦陵会选择和谈。主要原因在于,继续攻击河陇难度很大,他希望携大胜之威,不战而屈人,逼唐朝放弃占据优势的安西四镇。

郭元振和论钦陵的野狐河之会,就是在这种态势下展开的。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安西四镇

野狐河之会,摸清吐蕃心机,算死军神钦陵!

钦陵见到郭元振后,稍作寒暄便单刀直入,“今天恩既許和好,其兩國戍守,鹹請罷置,以便萬姓。各守本境,靡有交爭,豈不休哉!然以西十姓突厥,四鎮諸國,或時附蕃,或時歸漢,斯皆類多翻覆。乞聖恩含弘,拔去鎮守,分離屬國,各建侯王,使其國居,人自為守,既不款漢,又不屬蕃,豈不人免憂虞,荒陬幸甚。”

这段话的意思是唐蕃既然和好,为避免纠纷,两国应该各自撤军,让安西地区的十姓突厥自治,唐蕃都不干涉。

钦陵话说的很冠冕堂皇,但逻辑上却有点问题。

安西四镇周边的突厥部落,从贞观二十二年起(648年),便开始内附唐朝。而西突厥十姓部落,也于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编入唐朝的羁縻州。

所以,安西虽然是以羁縻州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却是唐朝的实际控制区。安西四镇和安西都护府的建制,使其等同于唐庭直属州县,并不是无主之地。

哪有两国和谈,一方放弃实际控制,用来构建战略缓冲区的道理?

更何况,四镇未驻重兵前,二十多年里,六度易手。王孝杰好容易才用三万唐军稳定了局面,此时撤军岂不前功尽弃?

因此,郭元振听后,当即反驳道:“你说唐蕃两厢撤军,但安西四镇、十姓突厥与吐蕃并非同族,现在撤了唐朝守军,你心里盘算的是吞并安西吧?”

被郭元振一语道破心机,论钦陵也没慌乱,回应道:“吐蕃如果贪求土地,想成为中原的边祸,则会东侵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怎会谋利于万里之外呢!”

但随后,他也知道郭元振不好糊弄,便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十姓中,五咄六諸部落僻近安西,是與吐蕃頗為遼遠。俟斤諸部密近蕃境,其所限者,唯界一磧,騎士騰突,旬月即可以蹂踐蕃庭,為吐蕃之巨蠹者,唯斯一隅。且烏海黃河,關源阻深,風土疫癘,縱有謀夫猛將,亦不能為蕃患矣,故陵無敢謬求。西邊沙路,坦達夷漫,故縱羸兵庸將,亦易以為蕃患,故陵有此請。”

钦陵这段话的意思是,十姓突厥中,五咄六诸部游牧区靠近安西,离吐蕃较远,但俟斤诸部的控制区(大略位置在新疆于田西南,昆仑山北侧)靠近蕃境,骑兵部队旬月便可突袭吐蕃王庭(拉萨)。

且从青海湖经乌海(今青海玛多县冬给措纳湖,苏定方曾在此地大败达延莽布支)进攻吐蕃,道路险阻关隘重重,即便精兵猛将也难以得手。但西部道路通畅漫达,就是羸兵庸将,也能成肘腋之患。所以,我才有这个要求。

郭元振逼出了钦陵的实话,便以事关重大,需上奏天听为由启程回京。钦陵也没为难他,派郎宗戚思若为使相伴回唐。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野狐河之会,不起风波的结束了。但两国间勾心斗角的谋划,才刚刚开锣上场。

野狐河之会后,唐庭对四镇一度表现得很犹豫。

其实,关于安西四镇的存废,唐庭久有争论。

睿宗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曾以“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不在杀,将以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为由,下令放弃安西四镇。

但放弃四镇后,吐蕃迅速染指安西,对播仙镇(今且末)乃至沙州(敦煌),形成了实际威胁。

即便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王孝杰收复四镇后,以狄仁杰为首的放弃派,仍旧以“军费不支,有损无益”主张罢黜。

这次钦陵的要求,又给了放弃派以口实,他们纷纷上书,表示应撤回唐军,放弃四镇。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郭元振给武则天出了两个主意。

一个是,如何应付钦陵的顺水推舟计;

另一个是,离间吐蕃君臣的阳谋。

首先,郭元振心里很清楚,武则天不想放弃四镇。可她又担心直接拒绝,会引起两国战事,毕竟唐军新败不久。

于是,他首先上奏说道:“国家所虑之处不过是,希望以控安西,而分吐蕃之力,使其首尾难顾,无法全力东侵。现如弃守安西,十姓突厥必成臂助,实为国患,断不可与之。但若相拒,又恐兵祸再起,亦不利于国。

不若如此答之,‘两国盟好,必无东侵之意,可交还吐谷浑故地,即以俟斤诸部授蕃’。

钦陵必不能应,则既未绝吐蕃之意,又生事之口实,一举而兼得!”

郭元振的话,直接就说到了武则天的心坎里。

果不出郭元振所料,唐朝的诏书发出后,钦陵再也不提四镇的事儿了。

要知道,“鲸吞吐谷浑,打开北进之路”,是吐蕃走下高原,最基础的大战略,从松赞干布生前就开始酝酿。

松赞去世后,禄东赞接续实施,前后足足运作了十年,才算将吐谷浑彻底消化。别说拿一个安西换,就是三个、五个,钦陵都不见得能答应。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郭元振的第二个谋划,则是条釜底抽薪的计策。

当时,噶尔一门弄权已有四十多年。吐蕃赞普年纪幼小时,主少国疑,强臣掌权稳固局面,谁都没话说。

加之,禄东赞和他几个儿子,确实都是人中龙凤,能力威望皆为上上之选。

但现在,吐蕃赞普都换两茬了,新赞普赤都松赞已经二十多岁,噶尔家族依旧没有还政于王的意思。别说王室心里越来越抵触,朝中一部分支持王室的大臣也开始不满意了。

都您噶尔家自己玩,俺们这些豪门喝西北风呀?

郭元振敏锐的发现了,吐蕃王权和相权间的裂隙。准备在其之中,再给加点作料,让爆发来得更猛烈些。

他对武则天上奏,“吐蕃百姓久为兵役、徭役所苦,但钦陵统重兵于外,为其羽翼。故当每年遣使吐蕃牙帐申明和好,钦陵必不能从命。斯亦离心日渐,上下猜阻,久必为祸。钦陵若去,断吐蕃右臂矣。”

郭元振的计策是条不折不扣的阳谋,吐蕃王权、相权之争本就存在,元振之计乃顺势而为。

很多人都以为阴谋难防,其实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真正无解之计。

果如郭元振所言,不过次年(698年,武周圣历元年),吐蕃赞普赤都松赞以外出行猎为借口,带三千护卫突袭噶尔家族封地蔚布·蔚达,血洗庄园,全族两千余口尽数被杀。

至此,禄东赞五个儿子中,曾为大相的长子赞悉若,死于家族内讧;四子悉多于在西域兵败,没于粟特人之手;五子赞刃因伤了赞普手指,以谋刺之罪被杀;只剩下钦陵、赞婆尚在,盛极一时的噶尔家族已然凋落。

血洗噶尔庄园后,赤都松赞旋即召钦陵回拉萨议事,钦陵抗命不归。赤都松赞马上宣布噶尔家族反叛,并亲自带兵奔赴青海,围剿钦陵所部。

钦陵见大势已去,自杀而死,吐蕃军神就此陨落。

赞婆和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赤都松赞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归降武周。武则天闻讯后,命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兵相迎。

钦陵之子改姓论,取名论弓仁,为论姓始祖。

其后,论氏在唐累世为官,曾官至归德郡王、朔方节度副大使之职,且论氏子孙颇有乃祖之风,为唐朝东征西讨,功勋多见诸沙场,不负先祖军神之名。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都护安西,谈判中冻死突骑施酋长。

野狐河之会后,郭元振凭借洞悉人心的能力大放异彩。第一次成了唐庭的重臣,被外放凉州督军(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

之后五年(701年~706年),郭元振大搞土木工程,在南部边境硖口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部沙漠中建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并以这两处镇军为支撑点,狂修堡寨、烽燧、屯兵点,将途径凉州的交通线全部控制在手中。

同时,他还亲自勘测河流引水营田,使得凉州农田亩产飙升。

此前,凉州地区的谷子每斛高达数千钱。而他力推屯田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屯积的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

正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民政,让唐军不断挤压吐蕃、突厥的控制区,拓地一千五百里,凉州再无抄掠之忧。

神龙二年(706年),郭元振改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来到了政治环境更为复杂的安西地区。

当时,安西地区的西突厥有十姓部落,分为五弩失毕部﹐置五大俟斤﹔五咄陆部﹐置五大啜。

其中,属于五咄陆部的突骑施乌质勒部快速崛起,渐渐呈现不受羁縻州管控的苗头,常纵兵掳掠周边部落,甚至阻隔道路,劫掠唐军补给。

当安西都护府遣使责问时,乌质勒表示愿意议和,但坚持要在自己属地会谈。郭元振得知后,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便奔赴乌质勒部落牙帐谈判。

到达牙帐后,恰逢天降大雪,郭元振坚持不入大帐,就站在营门口和乌质勒开聊。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郭元振倒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乌质勒可是年老体衰(郭元振也五十多了,算不得年轻)。被冻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可郭元振跟没看着一样,就站在雪地开喷。

老天也给力,大雪漫天,都快没膝盖了。

乌质勒冻得趴地上好几次,可爬起来一看,郭元振还擦着鼻涕,滔滔不绝的掰乎呢。

等到会谈结束,当晚乌质勒就挂了。

(“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余,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余里,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

乌质勒的儿子娑葛可不干了,认定郭元振故意设计害死了老爸。点齐兵马赶来,要给乌质勒报仇。(“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

郭元振的副手解琬吓坏了,劝他连夜逃走。

郭元振摇摇头说道:“我等深入寇庭,哪有可逃之地?再说了,我又不是故意的!”

其实,郭元振大概率是故意的。他不过是想反客为主,拿到谈判的主导权。

但估计,他也没想到,玩儿得有点大发了,把乌质勒部的首领给冻死了。

次日,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往王帐吊唁。

途中,恰逢娑葛领着骑兵赶来。娑葛本以为郭元振早就跑了,没想到郭元振居然没走,还身穿素服来吊唁。

娑葛顿时有点蒙圈,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郭元振见状,马上拿话堵住他的嘴,说道:“王子真是客气,得知我等前去吊唁,特意前来相迎。”

等到郭元振走入王帐,吊唁赠礼非常隆重,在灵柩前抚棺恸哭,历数之前友情,并坚决要求留下协助料理丧事。

娑葛被郭元振的诚意打动,折箭盟誓,心向大唐绝不背叛,并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作为安西军资。

(“公至其帐下,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蕃人大喜。留数十日,助其葬事,娑葛献马三千匹,牛羊十余万,移居千里,西域无事,道路肃清。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余国。”)

纵观郭元振一生,“洞悉人心、藏锋守拙”堪称其座右铭。

任职通泉县尉的二十年里,鱼龙混杂的江湖人物磨练了他的眼力,也让他深谙小人物的入世之道。

等到他身居朝堂,料人心机、谨慎盘算,又成了他的为官之道。

正是二者的结合,让郭元振坐镇边疆时,能“以文可武”、“以柔克刚”,每每步步为营,又处处占得先机。

这大概,就是孙子兵法所云,“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参考文献:

[1]、两唐书、通鉴;

[2]、《武则天时期李唐反击吐蕃之探讨》.林冠群;

[3]、《略论郭元振》.张启揆;

[4]、《唐初安西四镇的弃置》.王小甫;

[5]、《吐蕃王朝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李中和; 


大唐名臣名将系列:

那个“唾面自干”的胖子,可是位抗击吐蕃的“猛士”哟!

唐朝名臣名将系列——异族名将的前半生,降而复叛的黑齿常之

唐朝名臣名将系列——被耻笑为妇人的薛讷和他的陇右武街驿大捷

救唐军十万,擎河西半壁,终含冤自缢——大唐名将黑齿常之

从放水养鱼,到誉满天下,再到含冤被杀—唐代财务第一人宰相刘晏

兴唐名将李光弼的悲剧人生是怎么造成的?

唐朝名臣名将系列——同为宦官,出使西洋,他比郑和早了620年!大唐名臣名将系列——程咬金的最后一战!

倒在权斗坑里的理财高手——唐朝宰相杨炎

唐朝最诡异的谈判专家,算杀吐蕃军神,冻死突厥酋长!

相关阅读

  • 郭子仪简介,郭子仪的晚年生活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
  • 叹潼关之败,感唐军之殇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潼关吏,潼关,据长安140公里左右,是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回到公元755年,英雄迟暮的哥舒翰同志在回朝述职的过程中,途径土门军时,洗澡中风。
  • 吐蕃王朝为何猝然而亡?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吐蕃国,这篇五千字的长文,只能向您揭示吐蕃王朝崩溃的一角。这个绵延二百多年,一度强大如斯的帝国,之所以会迅速覆灭,有着及其深刻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