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导语: 名垂青史的人物,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改变历史的人物,古代的如秦皇汉武,现代的如毛泽东;还有一种是对国家贡献至大,功不可没,但对历史进程没有转折性贡献,古代的如魏徵、郭子仪、曾国藩等。有的人本身不具备成为前一种人物的素质,有一些可能是没有赶上历史的机遇。不过纵观历史,毕竟还是后一种人物多,前者凤毛麟角,但后者对后人更有意义,更有学习价值。
郭子仪,唐朝华州郑县人(今陕西华县),生于697年,卒于781年。“天下以其身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为大官,为名臣者甚众。”在唐朝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的忠臣、不可或缺的重臣。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大臣郭子仪,是一个对李唐王朝有大功的人,也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郭子仪每年所得的俸禄有二十四万贯之多,白居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任校书郎,月薪一万六千钱,一年的俸禄只有十九万钱多一点,郭子仪的俸禄居然是白居易的1250倍,这当然还不包括郭子仪家的其他收入;郭子仪的宅地在长安的亲仁里,占里坊面积的四分之一,中间有长巷相通,家人三千,和他相互进出却不知道他的住处在哪里;他前后得到皇帝赏赐的良田美器、名园大馆、珍贵玩物和歌伎女色,不可胜数,有一回,唐代宗一次就赐给郭子仪美人六个、侍从八人;大历二年二月,郭子仪征讨叛军回朝,宰相元载、皇帝宠信的宦官鱼朝恩等人在郭子仪家设宴款待他,一次就花掉三十万钱,鱼朝恩还拿出二百匹罗锦,作为郭子仪赏赐歌伎的费用,其穷奢极欲的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像郭子仪这样穷奢极欲的大臣其实并不鲜见,但他们大都往往为人所不齿,而如此穷奢极欲的郭子仪,却非但没有遭到人们的非议,反倒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前,唐代宗曾下令在凌烟阁为郭子仪画像,以示尊崇;死后,唐德宗特下诏将他的坟增高十尺,宋、明、清历朝政府都曾把他和周公旦、诸葛亮等历史名臣一起作为祭祀的对象,加以褒扬;一些文人墨客还把他作为自己追求人生价值的偶像,顶礼膜拜,比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这样吟咏道:“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
这看起来,多少显得有点儿怪。然而,说怪也不怪。
郭子仪一生辅佐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在这“四朝静乱”的多事之秋,郭子仪以他非凡的军事天才为唐帝国的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从玄宗到德宗,四朝天子之所以都对郭子仪另眼相看,把他抬到那么高的位置,直至在中书令的那把椅子上统领百官二十四年,郭子仪的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对郭子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唐虽是我的家国,实是由卿所重建!”说的应该是他的心里话,也是大实话。史家评价郭子仪,说他的功“自秦汉以来,功劳之大,无与伦比”虽然说的有点过,却也接近于事实。的确,没有郭子仪,安史之乱(包括外族的侵扰)带给人民的苦难——这一点,杜甫的诗有过真切而形象的描述,真不知道要延续到何时,仅此一点,尽管郭子仪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但依然受到人们——包括上至尊贵的天子、下至普通的寒儒那么样的尊崇,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感情上说,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四舍五入算大帐吧?
但问题不仅仅如此,纵观中国的封建王朝,很多大臣特别是手握兵权的重臣,虽然有功于社稷,却往往功高震主,郭子仪也曾受到过当朝者的猜忌,两《唐书》说他“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权倾天下而朝不忌”,那纯是往皇帝们脸上贴金的忽悠。大历二年十二月,鱼朝恩暗地里派人盗发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其目的无非是害怕威权日盛的郭子仪篡权当皇帝,从而捣坏“风水根基”断绝郭氏家族的“龙脉”,这显然是当朝者猜疑心理做的怪。郭子仪心明镜似的:没有皇帝的默许,鱼朝恩想那么干,也没那个胆儿。祖坟被挖,这是子孙的奇耻大辱,如果郭子仪真的怀有二心,兵权在握的他,要发难的话,这应当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但他没有那么做。郭子仪没有那么做,不是他不能那么做,而是他压根儿就没有那么想;他对代宗这样说道:“臣长期掌兵,不能制止残暴,士兵毁坏他人的坟墓,本来就够多的了,这是臣不忠不孝获得的上天的惩罚,不是人为的祸患啊。”一句自责的话,打消了皇帝的猜疑,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稳定。什么叫忠心?宁可委屈自己,也要顾全大局,这就是忠心。
不过,话说回来,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的保证,如果被野心家掌控,就有可能变成他们篡权的工具,这一点安禄山、史思明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也就怪不得历朝历代的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总是那么敏感。郭子仪兵权在手,领兵在外,皇帝的诏书一到,当天就上路返回朝廷面见皇上,丝毫不滞留观望,一些挑拨离间也因此都无法得逞。这不能不叫人想起南宋的岳飞,为了把他诏回,朝廷居然下了十二道金牌!说岳飞爱国的人,可能会举出很多事实来证明,但要说岳飞不遵守政治纪律,仅此一条足矣,而且仅此一条就足以要他的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如果说军人要讲政治,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也是一个臣子尽忠朝廷、尽心职守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郭子仪尽管穷奢极欲,但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的善始善终,非常到位,做的远比岳飞要充满智慧。在郭子仪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忠君思想和处世原则,是他诚实为官和诚信做人的潜移默化的原动力,可以说达到了那个时代伦理道德的最完美的要求,这似乎也是他受人尊崇的又一个原因所在吧?
郭的谨慎从事不为当时许多人理解。郭禁止无故在军中骑马,恐怕也是担心被好事者误以为军中有异动,但是南阳夫人乳母的儿子犯禁被杖杀,几个儿子都到郭面前哭诉,认为老爹对国家劳苦功高,位极人臣,指责都虞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郭气得喝斥大骂,不禁悲叹儿子都是奴才,只为奴才着想不晓为父的忧虑。
以统治者的眼光看,郭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国家栋梁,身居要职,没有野心,拯救国家于为难之中。从今天的眼光看,封建王朝更替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唐朝发展到玄宗已经呈现败象,改朝换代可以避免连年战乱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郭竭力挽救的是一个走向战乱和衰败的王朝,没有象赵匡胤顺应潮流改变历史,所以,我们说郭是一个国家的忠臣、重臣,但不是一个历史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