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黄公望(1269年-1354年),
元朝著名画家,
本姓陆,名坚,汉族,
平江路常熟州人,
(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黄氏为义子,
(今浙江温州市)
因改姓名,字子久,
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
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
后皈依“全真教”,
在江浙一带卖卜,作《道藏》,
并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
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

黄公望画像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
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
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
气韵雄秀苍茫,
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
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为山水画经验创作之谈。
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
《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丹崖玉树图》立轴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在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被尊为“元四家”之首。
由于成名时已是全真道士,浪迹江湖,
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人,
也没有讲清他的籍贯和逝世时间、地点。

▲《九峰雪霁图》 立轴绢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
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
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
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
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
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
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
丛树平林多用横点,
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
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
这便是《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
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
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
“笔端变化鼓舞,
右军之《兰亭》也,
圣而神矣!”
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
得到启示,影响深远。




▲
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全卷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
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
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但已被烧成两段,
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
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

▲前半卷《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前半卷《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接下来看一下他的《天池石壁图》
《天池石壁图》画层峦叠嶂, 杂木长松,
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
烟云流润, 气势雄浑,
是黄公望自创的浅绛山水的代表作。

▲《天池石壁图》立轴绢本浅绛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他的《水阁清幽图》,
此图景物以云气间隔,
可分为远近两部分。
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
溪流两岸,坡石层叠,
树木成林,葱郁茂盛。
山谷之间,云气弥漫,
其后远景中一主峰耸立,
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
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局部
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
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之外,
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
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
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
势态端庄浑穆,充满平淡天然之趣。

▲元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馆藏
黄公望在元四家中年龄最长,
他比王蒙、倪瓒年长约31岁,
亮宝楼文博 | “元四家”之王蒙
亮宝楼文博 | “元四家”之倪瓒
比吴镇年长20岁。
亮宝楼文博 | “元四家”之吴镇
但并不是因为他在元四家中年龄最大而排名第一,
主要还是由于他画艺的出众,
得到了王蒙、倪瓒、吴镇及其他同代画家,
与后世画家由衷的敬重与佩服。
王蒙和倪瓒都曾经向黄公望请教过画艺,
黄公望也曾经一一回答、悉心指导。

▲快雪时晴图卷纸本设色,尺寸:29.7×28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快雪时晴图卷局部图

快雪时晴图卷局部图
在黄公望84岁时,至吴兴访王蒙,
时王蒙为郡曹刘彦敬作《竹趣图》始毕,
王蒙求黄公望教正,
黄公望以为可添一远山和樵径,
王蒙听从了他的建议,
顿觉画面深峻,天趣迥殊。
王蒙曾将此事题在《黄王合作小幅》上。
王蒙极其欣赏黄公望作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伪)王蒙《竹趣图》(王翚仿),上海博物馆藏
在后世,
黄公望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学的影响,
他的晚年名作《富春山居图》,
在后世流传中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由浙江省博物院收藏,
一部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0年3月14日,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
讲述《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希望分藏在浙江省博物院,
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画的两个部分,
能合成一幅画,借以表达国家统一的愿望。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合璧展出,
影响巨大。
这种影响的原因不仅仅是美学影响,
更是两岸共同的文化精神与使命,
是黄公望文人画美学在当代的政治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