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清明》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描写的清明节的景象。清明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对于清明,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期。可是,对于它的来历和具体习俗却了解的不太详细。
清明,还有很多别称,比如说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和祭祖节,它一般在公历4月5号左右,也就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在清明这一时节,气温渐渐回暖,万物复苏,生机旺盛,是春游和墓祭的好时节。
在后来的发展中,清明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两日,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在他国流亡数十年,在此期间,介子推一直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在重耳成为国君后,介子推偕老母归隐山林,重耳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可是他错估了介子推的决心,就这样介子推与母亲一起葬身火海,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的这天禁火寒食,这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随着发展,寒食节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和蹴鞠等风俗,慢慢的寒食节的已经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后来就演变成了水边宴饮和郊外游春的节日。因为这三个节日相隔太近,所以现在很多风俗已经合在一起过了。今年的寒食节是公历4月4日,上巳节在4月7日。
融合了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已经大致定型,明清时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清明祭祖扫墓是必不可少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除此了祭祖和踏青之外,清明还可以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等等。总而言之,清明节是一个对我们很重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