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韩非,也称韩非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独成一家。
他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他的学说为秦始皇指明了方向,最终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1
大约公元前280年,韩非出生在韩国的都城新郑的贵族之家。
他年少时就发奋读书,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并独自一人周游列国,努力学习各大家的思想。
但是韩非天生就有个毛病,就是严重口吃。因为这个毛病,他经常被人取笑,几乎没享受过作为贵族应有的尊重。
然而,上天为他关闭了一扇门,却打开了另一扇门。
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思想。就像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上天为韩非打开的那扇门,就是他超乎常人的思维能力。
公元前253年,著名思想家荀子经过韩国去楚国。韩非由此结识了荀子,并拜他为师,跟随他去楚国学习。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思想家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韩非通过潜心读书与思考,认为治理国家最好的流派是法家。
但他所处的时代,儒家、墨家占据着主流,法家并不受青睐。荀子尊崇儒家,这注定了与崇尚法家的韩非要分道扬镳。
因此,不久后,韩非就回到了韩国。
2
此时的韩国,君主昏聩,内政混乱,外交疲软,国力孱弱。
随着秦国实力的日益强大,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野心路人皆知,离秦国最近的韩国,自然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韩非很想为国建功立业,他多次向韩国君主请求变法图强,可是韩王并不理会他。
不受君主重视,但韩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没法像苏秦、张仪那样口若悬河,用三寸不烂之舌征服别人,但他有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手中的那支笔。
韩非子的文章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文笔犀利,思路开阔。
比如在《韩非子·亡征》一文中,韩非就对前代治乱兴衰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国家可能灭亡的47条征兆。
这47条极宏观又极微观、恢宏博大又细致深入,可见其思维之全面与宽广,非常人可及。
同时,韩非又极其善用故事和寓言来说理,使得他的文章很容易为人接受。
也许你没读过《韩非子》,但人们耳熟能详很多成语,比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老马识途、一鸣惊人、讳疾忌医、曾子杀猪、吹毛求疵、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些全部出自《韩非子》,应该说,韩非为中国的成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每一个成语,都对应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韩非超凡智慧的体现。
《韩非子》中,还有《孤愤》、《五蠹》、《说难》等传世文章,一共十多万字,对于讲究语言精练的文言文来说,这真的算是鸿篇巨作了。
3
和很多思想家、作家一样,韩非的学说墙里开花墙外香。
他的著作尽管在本国不受重视,但传到秦国后,却赢得了秦王嬴政的高度赞扬。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之后,便赞不绝口,说我要是能见见这个人,跟他交流一下心得体会,就是死也无憾了。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发兵攻打韩国,韩国于是准备派出使臣,而秦始皇却指名道姓要韩非出使秦国。
作为韩非铁杆粉丝的秦始皇,见到偶像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虽然韩非口吃,但秦始皇对这个毛病毫不在意,经过与韩非的一席长谈后,秦始皇对韩非的学说非常满意。
然而,韩非毕竟是韩国的贵族公子,他能忠心于秦国么?多疑的嬴政,暂时没有打算重用韩非。
韩非到了秦国后,向秦始皇提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是鼓励嬴政一举灭掉六国;另一套方案中,韩非极力主张“存韩”,他十分周密地详细分析了“存韩”与“灭韩”对秦国的利弊。
秦始皇在为选择哪一套方案举棋不定的时候,秦国重臣李斯等人也开始嫉妒韩非,他对嬴政说:“韩非这个人,善于用文辞掩饰奸诈计谋,他最终还是要为韩国效劳的,如今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岂不是留下祸根。不如给他加个罪名,除掉他。”
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如韩非,嬴政又如此赏识韩非,此番韩非来到秦国,必然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威胁,自己的饭碗早晚不保。
秦始皇尽管欣赏韩非的学问,但听到李斯这么一说,秦始皇顿时又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
李斯害怕秦始皇反悔,于是李斯连忙送去毒药,逼迫韩非在监狱中饮毒自杀。
果然,秦始皇很快后悔自己的做法,就连忙下令赦免韩非,可惜为时已晚。
一代英杰韩非就这样含恨而死,终年47岁。
韩非虽然死了,但他的法家学说被秦始皇全盘采纳,作为治国的根本理论。秦国迅速强大,不久后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
(文:好书天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