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
寒食节是一个陌生的节日
很少有人注意到它
但是在中国古代
寒食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全城禁烟,吃冷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寒食》,道出了
贵族和平民的差距。
正是阳春和暖的节气上,城中四处飞花,象征寒食的柳枝在风中斜斜飘动。傍晚时,百姓都熄灯禁火,而唐宫里不尊崇古道,宫人们依旧传递着蜡烛,侯门贵族也一一效仿。
琐窗寒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词中所提到的“百五”便是寒食的别称,除此以外禁烟节、冷节、禁火节也都是寒食的别称。之所以叫百五,是因为寒食具体的日期,便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词中氛围悲凉,不仅因为此时正是伤春的节气,还因为寒食本身戚戚的传说由来更能渲染悲情。
传说,寒食是纪念春秋之时的名臣介子推。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文公重耳流亡之时,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重耳归国为君之后,赏赐群臣,介之推却携母归隐,不愿接受赏赐。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为官,晋文公放火烧山,却不想介子推抱着老母一同烧死在一棵柳树之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许生活做饭,需吃冷食,所以就有了寒食节。
寒食节的习俗有很多
其中,最为广泛的有这些
01
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寒食节的青团尤为出名。
02
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03
踏 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04
咏 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05
插 柳
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
06
荡秋千
荡秋千是寒食节极为推广的活动,传说可以送介子推的灵魂上天。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