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如果你细读过司马迁为汉高帝刘邦撰写的传记《史记·高祖本纪》,一共注意到这样几处记载:
①「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
②「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③「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④「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要知道,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张耳为赵王、淮阴侯韩信为齐王、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时,刘邦的身份并不是皇帝,而只是一个小小的汉王,既然刘邦的身份只是王,又为什么能立别人为王呢?
你读到这段记载后,是否也有疑惑呢?怎么一个王还能立另一个人为王呢?到底是谁给了刘邦的这么大的权力,让他一个小小的汉王就能立其他人为王?
其实,秦末汉初时,王与王,是不一样的,是有大小之分的。
秦被灭掉之后,项羽在秦都咸阳自号西楚霸王,而后立了十八个人为诸侯王。这十八个人虽然也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政府,但他们的权力却有大有小。
如刘邦,虽然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但他当时的军事实力已经是天下第二的了,他不需要任何人罩着他,所以他不需要向任何人低头,而像司马欣、董翳、魏豹、申阳、司马卬、韩王成等人,虽然名义上也都是王,但他们的军事实力都很弱,都需要其他王的保护,所以他们都是草头王。
在那样一个靠军事实力说话的时代,草头王就是小王,就得听从项羽、刘邦这样的大王。
刘邦兵出陈仓,还定三秦之后,虽依旧以汉王自称,但他实际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已经占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军事实力已不逊色于项羽的西楚,摆在草头王面前的路只有三条:自立、降汉、归楚。
自立这样的事,对于跟刘邦的汉国接壤的草头王来说,十分不现实,一千多年以后,宋太祖曾说过一句极其霸气的话,把帝王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便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作为大王的刘邦,岂能容忍自己身边尽是不臣服于自己的草头王?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魏豹主动投靠了刘邦,依然可以当自己的草头王,而拒绝投降刘邦的韩王郑昌,则被刘邦派人打残。
刘邦派去打韩王郑昌的,是韩太尉韩信,这个韩信不是咱们大家熟悉的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而是韩襄王的庶孙,史称韩王信。
看韩王信当时的官职,就很奇怪了,他是汉王刘邦的臣子,为什么官职却是韩国太尉呢?其实韩王信虽然实质上刘邦的臣子,但因为他是韩国王室的后代,又是在刘邦和时为韩国臣子的张良西进时发现的,所以韩王信名义上一直是韩国的将军。
大家看到楚汉相争时的君臣关系乱到什么程度了吧?汉王刘邦竟然可以统领韩国的将军!
其实,如果你仔细看过《史记》,还有更夸张的呢,刘邦西进咸阳时,名义上只是沛公,但在帮韩王成拿下韩国十几座城池后,竟然可以命令韩王成留守韩地,并带着韩王成的谋臣张良和将军韩王信继续西进。
也就是说,你的名号到底是「公」还是「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怎样的军事实力,你军事实力强,哪怕你只是沛公,你也可以向王发号施令,哪怕你只是个上将军,你也可以率领各路诸侯王挺进函谷关。
具体到韩王信、张耳、韩信、英布这几个在刘邦还没称帝时就被立为王的人,则更简单了,他们之所以能够再度称王,靠的是刘邦,所以刘邦立他们为王,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即便他们被汉王刘邦立为王,他们成了一国之君,也依旧是汉王刘邦的臣子。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