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提到汉武帝,人们就会想到这个人打仗很厉害,让匈奴国圆盾他乡。
其实,他写诗也很厉害。
鲁迅非常推崇汉武帝的诗歌,认为他的诗写的非常好。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从16岁即位到70岁去世,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比较长的一位皇帝。直到康熙年间,因为康熙执政61年, 才刷新了他的“在位最高纪录”。
在位期间,刘彻非常推崇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办太学: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比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2、 收集民间的歌辞
汉武帝在掌管雅乐的太乐官署之外,另创立乐府官署,掌管俗乐,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后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歌,也称乐府。
3、创建国家图书馆
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又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各类图书,皆在数十年间广充秘府,史称“书积如丘山”。当时,政府藏书处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宫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藏书达33090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
(刘彻)
刘彻之所以这么重视文化教育,与自己的喜欢写诗是分不开的。
幼年时的汉武帝刘彻,就非常喜欢文学,尤爱辞赋(古诗)。有一次,他读到当时的大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十分激动,说将来一定要见到枚乘,拜他为师。刘彻即位称帝后,很快派出一队专门人马,到淮阴去迎接枚乘,并在长安准备以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这位老师。可惜,令汉武帝痛心的是,枚乘年事已高,又身体多病,在前来京城长安的路上仙逝。
由此,汉武帝刘彻下定决心学习辞赋,练就极佳的诗赋功底,他常常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便有诗作问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雅兴在长安城北门里建造柏梁台,召集一帮大臣和名士组建赛诗会,也因此留下不少诗篇给后人传颂。
不仅如此,刘彻和许多身边的辞人赋者经常交流文学和诗作,例如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是他的诗友和爱臣。
也正是这样,在汉武帝的带领下,汉代也出了不少著名的诗人,丝绸之路也就成为诗歌之路,如著名诗人王维写的《渭城曲》就是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秦王朝建都的历史名城咸阳。汉武帝即位后,出巡到咸阳,慨叹渭水之滨,景色宜人,于是将咸阳改为“渭城”。“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汉武帝)
刘彻留下来的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应该是《秋风辞》。(下为诗词内容)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诗写于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
此外,刘彻还写了《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天马歌》、《西极天马歌》等诗歌。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