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杨虎楼主楼一楼大门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红楼展示柜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揭秘杭州孤山 “中央纸库” 存有207种63万张纸 很多已经失传

检测仪器

记者 潘卓盈 文/摄

西湖边的孤山上,有一幢“青白山居”,也叫“杨虎楼”,琉璃彩绘、歇山屋顶、斗拱飞檐,宛如宫殿。这里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的私宅,但他从来没有住过一次。鲜少有人知道,杨虎楼的三层阁楼上,现在藏了一个浙江图书馆建的“中央纸库”。

起源于隋朝的纯皮树纸、传说比蔡伦造的纸还早100年的新疆桑皮纸、距今有1400年历史的龙游龟纹宣、西藏的狼毒纸……我站在纸库中央,眼花缭乱,207种、63万张,来自浙江、安徽、湖南、江西、云南、西藏、新疆……几乎网罗了现在全国能找到的各种类型的古法手工纸。其中很多种纸,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制造工艺已经失传。

“如此规模、品种齐全的古法手工纸库,在国内,还是第一个。”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说。

北极附近的地下深处,藏着一个“末日粮仓”——位于瑞典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种子库,储存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以防因全球物种多样性衰减而造成物种灭绝。面对日渐式微、手艺失传、濒临消亡的古法手工纸,这个纸库的意义又何尝不是如此?

夏天上班第一件事 就是爬上孤山给这些纸开空调

杨虎楼并不对外开放,我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主管阎静书的带领下,爬上了主楼第三层的阁楼。阁楼不见光,白天也得打开所有的灯。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中央纸库”。“中央纸库”只是大家私下的简称,它正式的名字叫“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这些纸不仅供浙图用,还承担着浙江全省地县馆古籍修复用纸的配发。

纸库面积不大,107平方米,共有6个小房间,按竹纸、皮纸、封面纸、宣纸等分为几个大类。光皮纸就有48种,麻纸、棉纸、楮皮、桑皮、雁皮等,竹纸又有毛太纸、连史纸、苦竹、毛竹、玉扣纸、元书纸等。宣纸,还分为净皮、扎花、罗纹、洒金宣、尺八屏、古法宜、小刀头、狼毒纸……一刀刀码成堆,一直高高地叠到了天花板。

修古书用的纸,自然和古籍一样“娇贵”。“目前虽然纸库条件做不到像善本库一样恒温恒湿,但还是要尽力人为保持这样一个环境。”阎静书说,每年夏天,修复组成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轮流爬上孤山,给这些纸开空调降温,到了傍晚,又爬上去关了。

阎静书指给我看,藏纸的书架都是特制的,“古籍库房都会用到樟木,但樟木有一股很浓的气味,会盖过纸张原本的味道。纸库我们改用杉木,同样防虫防蛀,而且不刷一点油漆,就是为了保持修复用纸最原始的味道。”

纸也是老的好

当年买来的纸绝对不用

18岁就进入图书馆修古籍的阎静书,是浙图目前最资深的古籍修复师,到今年,已经整整修了36年。“除了技艺,纸,也是古籍修复中最关键的一环。”她一直认为,好的纸,是有生命力的,“修不同的书,要用到不同的纸,但不管用什么样的纸,你要用活的。不好的纸呢,用杭州话讲,就是木呆呆的。”

在古籍修复师眼里,那些现代工业制法出来的纸,是毫无生命力的。平时餐巾纸等广告都会宣传自己是“木浆”做的好纸,但修书的纸,“绝对不可以含有木浆,更不能有一丁点化学原料。这些都会让纸张迅速酸化。如果用这样的纸修书,放不了多少年,书就脆化了。”阎静书说,“我们以前选纸凭经验,这几年科技发展,要求每个修复师都要学会用仪器来检测纸张成分。”

她给我看修复室里的各种仪器:显微镜、白度仪、厚度仪、酸碱度测试器材……

古纸难觅,从2009年开始,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开始有意识地在国内各地搜罗古法手工纸。“我记得刚入行那会,骑着自行车,跟师傅去湖滨一带的书画社买纸。”阎静书回忆,“但现在城市里几乎买不到这样的纸了。”

浙图古籍修复室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当年买来的纸,是绝对不能用的。“纸和酒一样,也是越老越好。刚刚做出来的纸,我们说它火气比较大。纸会越放越软,越来越舒服,呈现一种自然古朴的感觉。一个词,‘温润’,灵性就出来了。”

前人买纸 后人用纸

让馆长徐晓军一直深感可惜的是,浙图曾经藏有一些明代、清代的老纸,但“现在一张都不剩了”。

2008年,徐晓军刚刚出任浙图古籍部主任,就萌发了建立纸库的念头。2009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始向浙图配发修复用纸,同时省级古籍保护经费逐年递增,浙图开始每年都有数万张古籍修复用纸采购入库。

“本身浙图就有‘前人买纸,后人用纸’的传统。”徐晓军记得,上世纪80年代,浙图曾从福建购入一大批竹纸“毛太纸”,现在还存有20余万张。“当时只要8分钱一张,而如今,可能3000元一刀(一刀160张)都拿不下来。”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市面上再也找不到和当时水准一样的毛太纸了。

这让徐晓军深感焦虑,“很可能今年你还能买到这种纸,明年就买不到了。”2011年,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在孤山馆舍红楼建立“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展示柜,第二年,馆藏的古法手工纸都被搬到杨虎楼阁楼,纸库正式成立。2013年,浙图开始派专人到全国古法手工纸作坊、工厂调研,地毯式搜索、收集。

“一开始只是为了修复用纸,但越到后来,越发强烈感受到,古法手工纸的保存已经刻不容缓。”徐晓军说,“好的手工纸,原料都是有讲究的。春天到了,从山上砍下嫩竹,这样的竹子还得在山坡日晒雨淋整整一年才能拿来造纸。一根青竹到一张白纸,中间要经历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遵循四季时令。这个行业太苦了,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手工造纸,留下的都是老人,但老人又能做几年呢?”

杭州作家苏沧桑曾在她的作品《纸上》写过这样一双手,属于富阳一位古法造纸工人,“在纸浆中浸泡了四十五年,我伸手握住,触感像塑料一样。”

“纸库的意义,也许现在还显现不出来。但几百年后呢?我们要为后面的人留下这些纸。” 在徐晓军眼里,这不仅仅是个古籍修复用纸的“弹药库”,更是一个集结了全国古法手工纸的“种子库”。

让徐晓军欣喜的是,很多技艺在衰退和消亡的同时,交织进行的还有重出江湖的“恢复”。前几天,他去浙江开化参加一个有关“开化纸”技艺恢复的研讨会,“开化纸,原本是明清时期的朝廷内府用纸,起源于唐宋,传说纸张寿命可达千年。这种古老的造纸技艺,清代同治年后,就中断失传了。”《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都被认定为是开化纸系的刻印本。

国内第一部古籍修复纸谱出炉

不可能重印

在纸库之外,从2013年开始,浙图古籍修复中心就开始编写《中国古籍修复纸谱》,历时4年,今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书中收录了146种古法制造的修复用纸,并且全部附上实样。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模的古籍修复纸谱,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第一部。“我们去搜寻过,日本有关于版本鉴定的纸谱,但修复用的纸谱还没有。”徐晓军说。

原本以为只有业内人士对这本书兴趣,谁也没想到,一函两册、定价6000元的《中国古籍修复纸谱》,上市不到一个月,300套就抢空了。北京琉璃厂学装裱画的一个90后小伙,得知纸谱上市,骑着辆共享单车,第一时间冲到出版社买了两套。一位台湾学者,担心汇款太慢抢不到书,急得委托大陆亲友购买。

“这样的纸谱,不可能再有重印。”徐晓军说,“因为手工纸实物纸样没有了。有些在四年编写过程中,就已经消亡成了绝版。”

古语说,“绢保八百,纸寿千年”。书比人寿,那也得有能“寿千年”的好纸。今天,纸张酸化已成为影响文献保存的世界性问题,像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不是时间,正是工业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剂。

杭州孤山上的这个“纸库”,存下的不仅仅是纸,更是一份文化记忆。

编辑李师礼

相关阅读

  • 每日好诗 | 我从远方带回众多颜色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好诗歌,我从远方带回众多颜色陈允东赶到德令哈,夜已无声黑暗笼罩远处的山脉和戈壁我们在一家清真面馆大声朗诵诗歌司机默默饮酒,饮下一天的行程他们的面庞风霜凝结大片的雪和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