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他为了躲避国内的追杀,一次又一次的踏上了流亡之旅。
这趟艰辛而又传奇的旅程,将是他生命中痛苦的记忆。
但也因此,历练出了一位高瞻远瞩的大国领袖。
在外流亡了,这么多年,能回归家乡,又能登上王位的,还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这个人就是重耳。
在春秋弱肉强食的时期,重耳能变身成为晋文公,就说明了这个人的骨子里,就是有伟大韬略的人。

重耳十七岁时,就有了五个好基友,由于骊姬之乱,一起流亡到了翟国,开始了十九年的逃亡生涯。
在逃亡期间,他目睹过政荒和民困,所以,他立志一定要有一番作为。
同时,他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治民的经验。
最终,在他六十二岁时,终于荣登君主宝座。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和爱民如子,成为了春秋最圣贤的君王,史称“上古五霸”之一。

重耳也曾犯过两次大错,差点众叛亲离,还失去江山。
安于现状
在逃亡的途中,他十分的喜爱在齐国娶的妻子,齐姜。
他逃亡了这么久,好不容易享受到了安逸,觉得这样也很好,希望以后就在这里安心居住吧。
什么仇恨都不想报了,王位什么的,也不要了。
后来,因为齐桓公的死,齐国的势力一下子就变弱了,那些原本很归顺的诸侯国,也一个个变得不听话了。
重耳的舅舅,看透了这局势,直到重耳没有办法依附齐国,就重新回去了。
但是重耳安于现状的样子,也被他舅舅看在眼里。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和那些,跟随重耳一起逃亡的,心腹大臣们,一起商量对策。
好巧不巧的,重耳的小妾,就在那里听到他们的对策。
这个小妾对齐姜特别的忠心,就把这些听到的东西,全都告诉给了姜氏。
姜氏怕她会再说出去,就把小妾给杀了。
姜氏也明白,如果他继续待在齐国,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于是在一天晚上,故意把他给灌醉了,还找了一辆马车,把他和他舅舅,一起送出了齐国。
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别的地方了。
他特别的生气,口不择言的说,如果将来自己当了国君,就一定要把舅舅的肉煮来吃。
原因就是,舅舅的策划,使得姜氏把他们,送出齐国。
而舅舅很聪明,回答他的问题也很机智说,如果他当不了国君,自己也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呢?
如果他当上了国君,肯定是不屑吃自己的肉的。
这就是他的大错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随从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重耳的舅舅!
毕竟连自己的舅舅都敢下手,而且还是为了他好,他心肠实在是狠毒,不配大家跟随。
作为一代贤君,慢慢的也是意识到舅舅是为他好的,并没有下毒手,而是与随从一同前行。

介子割肉
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他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们,大多都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忠心耿耿的人,而一直追随着他的,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就是介子。
有一次,他饿的晕了过去,介子为了救他,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用火烤熟了,就拿给他填饱肚子,这才有了后来的晋文公。

忘恩负义
重耳执政后,对那些和他曾经,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可唯独就忘了介子!
有人在重耳面前,为介子叫屈,在他十七岁时,介子就一直跟着他了,为他立下汗马之劳。
如今登上宝座后,却把他给忘了,能不气吗?
重耳这时,才猛然的忆起旧事,心中特别惭愧,就马上差人去请介子,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就是不来。
而重耳只好亲自去请,可结果,当他来到介子家时,只见大门紧闭着。
介子不愿见他,就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可一直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都点着火,然后留下一方。
大火烧起时,介子就会自己走出来的。
重耳就立刻下令举火烧山,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还是不见介子出来。
结果上山一看,他们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亡了。
重耳望着介子的尸体,哭了好一阵,然后久安葬他的遗体。
可想而知,如果他对介子置之不理,底下的民心肯定会涣散,到时江山也难保。
堂堂一国之君,忘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说实在的,也说不过去呀。
可惜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古人终非圣贤,即使是晋文公也难免不会犯错,也幸好知错能改,才成为了春秋最圣贤的君王。
本期的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点,欢迎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