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从近代以来,中国的文物流失海外现象就十分严重。在建国之前,主要是中国积弱积贫,无力保护珍贵文物,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它们离开祖国的怀抱。建国之后,文物流失的原因则是地下走私活动的猖獗。为了挽回国宝,国家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
依照国际法索回本是最好的途径,但需要各国以及文物拥有者的配合,难度很大;使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资金又太少;爱国华人的购买捐赠行为,也会导致中国文物水涨船高,使得捐赠者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专家认为,文物爱好者、投资者自行购买,藏宝于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曾巩的《局事帖》,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在唐宋时涌现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赫赫有名的散文家。然而,直到今天,这些人的流传的真迹少之又少,而且还有争议,比如苏轼的《木石图》。然而,曾巩被公认的真迹虽然就一件,偏偏就是《局事帖》。
严格来说,《局事帖》并不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书法作品,它只是曾巩在62岁的时候,写给同乡友人的一封信。大概因为时间仓促,又或者当时纸张昂贵,《局事帖》甚至还不是在专门的白纸上写成的。它书写在一张宽为29厘米、长为38.2厘米的印刷书籍纸张背面。我们甚至还能依稀看出,这张纸是《三国志》的刻本。
当时,曾巩已过花甲之年,仕途并不顺畅,坎坷很多,刚刚被贬为越州通判。面对朝野纷争,面对人生的境遇,曾巩的内心十分烦忧,他向乡人写下此信,抒发了对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迷茫之情。虽然只有短短124字,却精彩纷呈: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诲论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难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
抛开极高的文学水准不说,这种行文风格、措辞以及落款处的“曾巩再拜”朱文水印,都体现出宋人尺牍的风范。另外,曾巩的书法体现了结字修长,清劲有力的风格,在包含复杂情绪的同时,行文丝毫不紊乱,运笔依然洒脱不凡,实在是大家风范。
这件文物之所以被人公认为真品,除了艺术价值举足轻重外,还有清晰的传承。在《局事帖》之上,包含有许多名人的题字或印章,其中就包括何良俊、项元汴、安仪周、曾燠、费念慈、许源来、张文魁等人。感谢那位已经不知名的曾巩同乡,感谢这些名人的精心收藏,才让这份珍贵的书信,历经九百年不仅没有损坏,而且纸墨如新,可谓是千年的遗宝。
这样重要的文物,在交易市场自然是炙手可热,在文物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更是身价倍增。在1996年进入拍场时,它的成交价格为50.85万美元,在2009年的拍卖中,它的成交价格就是1.08亿元,是中国当时第一件破亿元的书法作品。
到了2016年时,它竟然达到了1.8亿元的拍卖价,加上佣金等是2.07亿元。考虑到它只有124个字,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一字千金。购买者是华谊兄弟传媒董事长王中军先生,虽然没有捐献给国家,但毕竟留在了中国境内。参考国外许多私人收藏家的存在,民间收藏也可以成为保护国宝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