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作者:张蠡良
英布实在没想到刘邦这皇帝当的会这么敬业,年纪一大把了还自己御驾亲征。英布起事之时就说过,整个汉朝的将军中,自己就怕彭越和韩信。可现在刘邦自废武功,彭越和韩信都被整死了,而刘邦又已经老了,打了那么多年仗也厌烦了,不会自己亲自前来。
其实本来英布所料不错,可事情偏偏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邦也不想来,可太子又驾驭不了自己那群老弟兄,所以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自己御驾亲征。
虽然经过薛公那么一分析,好像英布不堪一击,但可别忘了,英布也是曾经项楚军团的第一先锋,曾无数次勇冠三军,亦是汉初三大将之一。虽然英布的眼界不够高,但战斗力依然不同凡响。
英布一出手,就灭两国。先东击荆国,荆王刘贾那也是刘氏宗族里战功第一的人物了,结果在英布面前不堪一击,在逃跑的路上被人宰了。接着英布又收编了荆国的军队,向西攻打楚国。楚国将军队一分为三希望能相互支援,就算打垮一支部队,也还有其他的两支可以继续作战。结果英布威名太盛,刚打垮了第一支军队,其余的两支就立马作鸟兽散。
英布旗开得胜便洋洋得意,继续西进,结果碰上了从长安来的刘邦。刘邦已经得到了前线的战报,知道英布的军队势头正盛,自己要暂避锋芒,于是便修筑堡垒龟缩起来。英布知道刘邦在战场上最怵的就是项羽,便学着摆开了项羽生前所使用的军阵。
刘邦一看英布摆这阵型,明摆着就是要恶心自己,眉头一皱,隔空喊道:“何苦要造反呢?”
英布哈哈一笑说:“因为我想当皇帝啊!”
刘邦哪能想到英布这么嚣张,气的哇哇大叫,立刻也不龟缩了,下令全军进攻。也不知道是不是英布拾人牙慧光学了个形没学到精髓,两军一战,英布军居然被打的大败,接着就一路逃跑。就这样,英布在前面跑,刘邦在后面追,英布根本就站不住脚,几次想稳住阵型反击刘邦,都被打的狼狈不堪。最后英布一看已无反败为胜的可能,便带着一百多名亲信投奔了自己的侄子吴回。
这个吴回便是吴芮的孙子,长沙王吴臣的儿子。而英布是吴芮的女婿,吴臣是英布的舅子,也就是说英布是吴回的姑父。但这个侄子跟姑父是真不亲,本来英布还死不了那么快,结果活生生被自己侄子给坑死了。
这个吴回很聪明,知道姑父是个英雄人物,自己肯定不如,便骗自己姑父,表示长沙国地少人稀,皇帝想灭了咱简直易如反掌,不如我们一起逃到南越去!英布当时都是丧家之犬了,便只好同意,结果到了番阳,吴回趁英布不注意就给砍了。
谁能想到,一代名将就这么死了。估计等英布在黄泉路上醒过神来,能窝囊地不想投胎。至于英布,也没什么可评价的。一黑社会混成诸侯王,武功卓越,敢打敢拼,但才智和眼界实在配不上其地位,做个大将绰绰有余,做个诸侯王又马马虎虎。其成功乃时势所就,其灭亡也是如此。
而此时,在代地继续剿灭陈豨及其残余的樊哙和周勃也成功击杀了陈豨。中原大地终于可以称得上太平了。
英布和刘贾死后,淮南国和荆国又没了王。但东南方没个能管事的可不行,毕竟还有个南越国需要提防。于是刘邦问群臣:“吴国是古国,之前荆王掌管。现在荆王死而无后,谁去当吴王比较好呢?”
这时候长沙吴家刚立了大功,吴臣提议道立沛侯刘濞为吴王,觉得刘濞这人十分稳重厚道。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刘仲的儿子,所以刘邦对这个提议还比较满意,而且要给有功的吴家一个面子,所以便答应了吴臣的请求。
刘邦连年征战,连自己的儿子见的都不多(刘如意除外),更别说自己的侄子了。当刘濞拜见刘邦的时候,刘邦震惊了。也不知道刘邦是不是从自己老丈人那里学来了面相的本事,仔细打量了刘濞一番后,觉得自己这个侄子怎么有“反相”? 然后摸着刘濞的后背说:“汉五十年后东南有乱,难道是因为你吗?天下同姓是一家,你要谨慎,不要造反。”
刘濞听完后赶紧叩头说:“不敢。”
这就很诡异了,刘邦居然能预测到五十年后大汉东南有乱,并且一语成谶。然而这却不是刘邦唯一的预言,之后还有更准更惊人的。
虽然看起来平叛英布之战并没有遇到多少麻烦,可刘邦却在这次平叛中受了严重的箭伤。人对自己的身体最是了解,当快要走完这一生的时候,总会有那么点感应。此时的刘邦就已经觉得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
在回师的途中,刘邦顺路来到了自己的故乡沛县。刘邦不是项羽,怕的不是锦衣夜行,刘邦在乎的是实在的权力和江山。所以从起义那天开始,便难得有机会回故乡看看。如今对汉室江山有威胁的诸侯王都被消灭殆尽,而且刘邦知道,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了,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可刘邦是皇帝,死后不会埋葬在自己的家乡,所以刘邦只想再走一遍儿时走过的路,看一看伴随自己长大的村庄和老乡。
对于沛县人来说,刘邦是自己家乡的骄傲,平民称帝,古今第一人。这就好比现在一些人说自己当年哪个同班同学现在混的咋样咋样,自己楼上哪个邻居如今如何风生水起,自己那片地出个名人都了不得,更何况是出了个皇帝。
刘邦在沛公设置了酒席,邀请了沛县的父老乡亲们一起畅饮。刘邦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记起了一些永远再也看不到的人,刘邦心里很是温暖。时间越久,能陪自己回忆的人便越少,朋友一个个各奔东西,长辈一个个归天大去。百岁老人,最是孤独,或许刘邦看开了这些,所以并没有追求长生不老,反倒后来更是看淡生死。
刘邦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年的歌谣,其名《大风歌》。在沛公燕饮之时,酒到深处,刘邦亲自鼓琴击筑,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并且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此曲。没有经历过,便只能去想象,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垂暮黄昏,便不会感同身受刘邦是怎样的情绪。情到深处,刘邦流下了两行热泪,对老乡们说:“游子悲故乡。虽然我建都关中,但我死后魂魄还会想念着故乡。我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最终取得天下。所以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所有赋税徭役,世世代代都不需交税服役。”
那会中国本来人就远不如今天多,一个小县村也是互相都认识。其中不乏看着刘邦长大的长辈,也有和刘邦一起撒尿和泥的同辈,甚至是仰慕刘邦的晚辈。一群人发自内心的开心,陪着刘邦座谈往事,取笑作乐,而刘邦也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让乡亲们畅所欲言,只要开心就好。刘邦只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欢笑中,哪怕只多他个一分一秒也是好的。
宴会一连十多天,刘邦觉得身子一天不如一天,而且自己随从众多,也怕乡亲们供应不起,便准备告辞回京。刘邦不想走,可已经不得不走了,但乡亲们表示,大家还没跟你喝够,再多饮几天才能放你走。几番之下,刘邦推脱不过,便又跟老乡们畅饮了三天,这才真的回师长安。在刘邦走后,沛县全城牛羊皆空,被吃的干干净净,但老百姓们都特别开心,一点都不觉得心疼。
不过在刘邦回京前,沛县人对着这位一统江山的老乡集体跪下,做了最后一个请求。沛县百姓请求道:“沛县有幸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以可怜可怜他们,一并免除。”
高祖叹了口气,说:“丰邑是我成长的地方,我不会忘记。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一起背叛我帮助魏王,所以才不给予免除赋税。”
沛县百姓却不听,一再请求,大有你不同意,我们就不起来的意思。刘邦最后没办法,哪舍得就这么让自己的乡亲们跪着,便答应丰邑和沛县一样,一并免除赋税徭役。
在刘邦快要到京城的时候,被人拦住了。拦住刘邦的人不是叛军余孽,也不是土匪,而是一群上访的百姓。
百姓们表示,咱大汉的丞相趁着皇帝不在,以低价强买的方式霸占民田。刘邦一看,嗬,这么多上访的人,看样子萧何占了不少地,没想到为国为民的萧丞相也能干出这种事来。
萧何一向是后世文臣的典范,无数人将萧何作为榜样。要说萧何,有识人之才,月下追韩信;虽不说像张良一样算无遗策,但也是运筹帷幄守卫后方,将国家治理的条条有序;也从没见过萧何跟哪个同事不对头,对上司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度量、识人、才能他萧何全都有,说萧何是天生的丞相那也不为过。当年汉军初入秦宫,所有人都抢夺金银财宝,唯有萧何去保护地理图册、人口户籍,所以说萧何也并非是个贪财的人。那么萧何怎么就会突然干起这种天怒人怨的勾当呢?
萧何干这种事,和王翦问秦始皇要钱是一个道理。萧何强占民田为的只是自污。
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刘邦来说,萧何可谓是自己最信任和倚重的人。越是信任,就越是不信任,因为如果要反叛,最能给自己致命一击的往往就是自己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就像是最能伤自己心的,是那些最了解自己感情最深的人,换作几个不认识的人骂你整你,反倒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伤害,最多生生气。萧何不但是刘邦推心置腹的老朋友,还是这整个刘氏江山的老管家!
早在楚汉战争的时候,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方经营,刘邦就经常派人慰问安抚萧何。萧何把全家族的年轻子弟都派到了前线,才让刘邦放了心。后来韩信死了,刘邦又开始怀疑萧何,就又进一步封赏萧何,还增加了卫队。结果萧何死活不受封赏,还把自己的财产都资助了刘邦的军队,刘邦这才开心。刘邦征讨英布的时候,还是多次派人来慰问萧何,随时了解萧何的动态,换作别人,早就心寒了,但萧何没有。萧何采纳了一个门客的建议,那个门客是这么说的:“您位居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加功吗?你当初入关中,便深得民心,现在十多年了,百姓对你比对皇帝还亲,你还那么勤勉的为民服务,受百姓爱戴,这可不行。皇上之所以屡次前来询问你的动态,那是害怕你在关中做点什么。如今你何不多用低价赊借的方式多买点土地来自污?这样皇上才能放心。”
就这样,民众上访告丞相的一幕就发生了。
刘邦回到皇宫后,召来了萧何,并给萧何看了民众上访的文书,笑着说:“你这个相国居然是这样‘利民’!你自己去跟百姓们谢罪吧。”言外之意,刘邦不会为了这些事惩罚萧何,念在萧何功劳无数的份上,可以网开一面,只要萧何处理得当就可以。
萧何一听,哎呀还是我们大汉天子为民着想,然后就趁机请奏,“皇家的上林苑有很多空地都因荒芜被废弃了,应该让老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猎,留下的秸秆还可以作为野兽的饲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你说这萧丞相,不老老实实保命,刀架在脖子上了还为民请命。本来说的好好的,要牺牲百姓的利益以求自污,结果一看到可以给百姓谋利就又把持不住了,你这样后人能不敬佩你吗!
刘邦其实也是个爱民的好皇帝,但现在一听萧何这建议,就不免火冒三丈了。心想,你为自己谋利霸占民田,现在却拿我的财产去讨好民众,怎么好事都是你的?于是骂道:“你接受了不少商人的财物,现在就来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然后立刻让廷尉把萧何抓了起来关进大牢。
不过好人大多终究还是会有好报,一个人平时行的正坐得端,关键时刻自然有人站出来为你说话。没过几天,一个王姓卫尉便站出来为萧何说话了。这位王姓卫尉问刘邦说:“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啊?陛下要如此严酷的对待他?”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的时候,有了成绩就归功于主上,出了岔子就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接受奸商的钱财而他们请命占用我的上林苑,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
这王姓卫尉一听就不服了,说道:“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不就是宰相分内的事吗?陛下怎么怀疑相国事收了别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抵御楚军多年,陈豨、黥布反叛的时候,陛下又亲自带兵平叛,当时萧相国就在关中,他只要动一动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那会为己谋利,现在却开始贪图商人的钱财了?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刘邦一听又不开心了,但是又确实是那么个理,嘴一撅,“哼”了一声,也没反驳,当天就让人把萧何放出来了。这真的是刘邦很可爱的地方,再怎么生气,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就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古往今来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在少数,能有如此气度的却并不多见。
之前就说了,张良在刘邦心里算是半个老师,刘邦对张良的感情多得是尊敬。而萧何则是刘邦的布衣之交,是多年的老朋友,而刘邦的那群沛县老朋友里,大多都是樊哙那样没什么文化的人,文治方面远不及萧何。现在萧何被放出来了,赤脚步行向刘邦谢罪。刘邦一看萧何步履维艰的样子,也于心不忍。萧何和刘邦差不多大,都上了年纪,在一起那么多年,一个文治一个武功配合默契,刘邦对萧何的感情那也真不是任何人能替代的。
虽然刘邦心里不忍,但还是嘴硬,跟萧何说:“相国算了吧,不用这样请罪。相国为民众请求园林,我不答应,我呢,就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所以把你铐起来,是想让老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
这话虽然很孩子气,但萧何和刘邦相处多年,又怎会不知刘邦的心意,当下甚是感动。
萧何安全落地后,太子那边也最终确定下了刘邦接班人的位置。
或许人感到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会希望见到自己所有亲朋好友。在平叛英布归来后,刘邦便常设酒席召集群臣家人一起燕饮。刘邦开宴会的时候,刘盈作为太子也要在皇帝身边陪同侍候。可刘邦发现,太子在一旁侍候自己的时候,居然还有四个小老头陪着太子,而且各个须眉洁白,衣冠奇特华美,大有神仙之气,刘邦就感到很奇怪。
刘邦问刘盈说:“他们是干嘛的?”
结果还没等刘盈说话,这四个老头就自报家门了。这四人除了商山四皓还能是谁?刘邦一听这四个自己请都请不来的老神仙居然情愿跟着自己的儿子混,老子不跟偏跟小子,当真是奇哉怪也。刘邦问道:“我访求各位好几年,各位都对我避而不见,如今你们为什么要跟着我的儿子呢?”
四个老头表示:“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而我们讲究义理,不愿受辱,所以躲避着您。可我们听说太子为人孝顺仁爱,谦恭有礼,厚待士人,天下人都争相想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就来了。”
刘邦一听,心里也是暗感欣慰,原来这个自己并不看不上的太子,也并非那么一无是处,或许是自己老了偏激了。虽然自己威加海内,但在某些方面倒是不如太子,想到此处,不禁莞尔。太子能如此受人推崇,做父亲的也是开心。便对商山四皓说:“那以后就劳烦诸位调教保护太子了。”
刘邦看着四皓离去,叫过来戚夫人,朝着四人指了指,说:“我想换太子,可如今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摇了。从此吕后真的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听完,知道自己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将来有朝一日皇帝崩殂,自己也落不得好下场。想到这,戚夫人大哭起来。人最绝望的,莫过于压上一切时间和精力,充满了所有的期望去为目标努力,到了头来却发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成空,不但希望破灭,还看到了不可改写的未来。
刘邦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此时的自己不知道开心是正确,还是该惋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皇帝更是如此。
刘邦强笑着对其夫人说:“你来为我跳楚舞,我来为你唱首楚歌。”然后便唱着:“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这首歌表达了太子羽翼丰满而刘邦却无可奈何,并非自己不想换太子,只是迫不得已只好屈从大势,以此歌期望能得到戚夫人的谅解。
戚夫人一想到自己的未来,哪还有心情为刘邦跳楚舞,直到刘邦歌罢,戚夫人也只是不停的哭。刘邦看到此情形,也很无奈,只好起身离去留戚夫人一人伤悲。
至此,太子之争也就这样结束了。保住太子的不单是商山四皓,还有吕家上下、叔孙通、周昌、张良,乃至所有大小朝臣。一件事情就算是错的,若有舆论支持也可以是对的,更何况刘盈本身就是正统,刘邦身为皇帝也无可奈何。
刘邦本以为所有的糟心事都已经解决,只要慢慢享受最后几个月人生的时候,又有人被举报了。举报人是一个陈豨降将,而被举报人,就是与刘邦同日而生,亲如手足的卢绾。卢绾这事,还是离不开陈豨的反叛。
刘邦攻打陈豨的时候,最初卢绾真是尽心尽力的把陈豨部队往死里揍。结果一个人改变了卢绾的态度,这个人是卢绾的手下,名叫张胜。
张胜也是尽心尽力为主子着想的好臣子,之前卢绾为了不让匈奴人帮着陈豨,便派使者去忽悠匈奴,表示陈豨已经失败了,您冒顿老人家也别派兵跟我们为难了,兄弟也只是在刘邦手下混口饭,望您高抬贵手。结果张胜到了匈奴大帐后,见到了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
臧衍在父亲死后,一个人无依无靠就逃到了匈奴。而这个臧衍对刘邦那可不是一丁半点的狠,那是杀父亡国之仇,就算灭不了刘邦,能当个搅屎棍恶心恶心刘邦也好。臧衍想离间卢绾和刘邦,而自己是铁定见不到卢绾了,正好卢绾的使者张胜在这,就从张胜身上开道口子吧。
臧衍见到张胜后,便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受到燕国重用,那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那是因为诸侯王多次反叛,战争连年不断。现在您想为燕国消灭陈豨等人,但等到陈豨被灭了,那接着就要轮到燕国了。您这一群人也就该成为俘虏了。您为何不让燕国放缓攻打陈豨而让燕国与匈奴交好呢?战争一放慢,就能让卢绾长期为燕王,如果汉朝有紧急事件,也可以借用燕国的力量安定内乱。”
张胜思考了一番臧衍的话后,觉得非常对,现在燕国还存在那是因为燕国还有存在的价值,当天下平定后,燕国就成了夜壶,变得又骚又臭。若是想让燕国继续传承下去,那大汉就一定不能安定。所以张胜当即势头一转,改求匈奴帮着陈豨攻打燕国制造假象。
结果事情传到了卢绾耳朵里后,便以为张胜是叛变了,立刻下令抓捕张胜的家人,并上书求情将张胜满门抄斩。从这件事上看出来卢绾还是个很有脑子的人,牵扯到手下通敌这件事,一定要让皇帝知道,并且请求灭叛徒满门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心。免得不明不白杀了人家,以后有风言风语说张胜通敌是卢绾的意思,而卢绾将张胜灭门是为了杀人灭口,那到时候自己就危险了。
这请求是递交上去了,可回批还没到,张胜先回到燕国了。卢绾一看,你小子居然还敢回来。结果卢绾还没等怎么样,张胜就将臧衍的那套说辞又给卢绾重复了一遍。卢绾听完后,和张胜一个反应,都是思索一番后,立即调转势头,然后找了一群替死鬼将张胜的家人都换了出来。
张胜有这种反应倒没什么,可卢绾这种反应实在是让人觉得过分。他卢绾本身的功劳本身也当不了王,全靠着刘邦的信任和感情才让他当了个王,结果现在卢绾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个汉朝的利益。说实在的刘邦拿卢绾真跟亲兄弟没什么区别,平了第一个异姓诸侯王后,刘邦没先给儿子当王反倒是先给了这个发小。
卢绾这么一搅和,本该很快就被平定的陈豨叛乱拖了好几个月才平定。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随着陈豨的失败,陈豨手下一名副将把卢绾的龌龊事都捅给了刘邦。开始刘邦也不相信,派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卢绾进京,结果卢绾做贼心虚,看着朝廷来的使者吓得推托有病,对使者闭门不见,还跟亲信说:“不是刘姓而被封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满门抄斩;夏天,又杀了彭越,这是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重兵在身,把国事都交给了吕后,而吕后是个娘们,总想找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总之卢绾觉得,这时候落到吕后手里,肯定是完蛋了。
卢绾一怂,燕国的大臣们也都吓得各奔东西生怕连累了自己。而卢绾深信只要刘邦的病好了,自己见到刘邦解释清楚后,凭着两人几十年的交情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于是便率领几千骑兵,将家人安顿在汉匈边境上,等待机会跟刘邦解释清楚,若是解释不清,也可以立即逃到匈奴。
后来刘邦从一些匈奴俘虏中得知,张胜一家没事,张胜还一直待在匈奴,便知道卢绾之前确实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便下令樊哙带兵攻打燕国。并且下诏赦免燕国所有的官吏和民众,燕国官吏中六百石以上官员赐爵位一级,和卢绾在一起的人中,愿意归附朝廷的也加爵一级。
后来刘邦一崩殂,卢绾知道自己没戏了,吕后肯定要整死自己,便率军投奔了匈奴,被冒顿封为东胡卢王,仅一年后也跟着刘邦的脚步奔赴黄泉。
此时的刘邦年老加上箭伤,已经是一只脚踏入了棺材,半个身子埋在了黄土中。吕雉为刘邦找来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希望能治好刘邦的病。
刘邦见了医生后问道:“我这病还有的治吗?”
医生回答说:“可以治。”
刘邦听完不笑反怒,骂道:“我以平民之身手提三尺之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命吗?性命在天,即使扁鹊在世又有什么用?”然后给了一声黄金五十斤打发走了。
未成事之前的刘邦贪生怕死不惜用儿女的命来保住自己,可当了皇帝后的刘邦反倒真的变了。大丈夫生死有命,何足为惧!刘邦身为皇帝后面对的是一片萧索的大地,百废待兴的国家。刘邦一心恢复生产,休生养民,以及平定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没有享几天帝王该有的生活。可刘邦对于自己拼搏了多少年的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人嘛,总是要死的,自己已经是帝王了,应当有帝王的样子,秦始皇劳民伤财寻求长生丹药,最后自己非但没能长生,国家也是二世而终。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既然自己是天子,又何必要想着逆天而行呢。
刘邦病重,发妻吕雉一直陪伴左右。吕雉问刘邦说:“陛下百年之后,相国死了,谁接替他呢?”
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接替。”
吕雉又问道:“那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可以,不过王陵有点憨厚,陈平可以帮他。陈平智谋有余而难以独当一面。周勃这人稳重忠厚,却少文雅,不过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他,可以让周勃担任太尉。”
吕雉又问:“那他们之后呢?”
刘邦看了看吕雉,意味深长地回答道:“那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看完这一段我表示服了。因为刘邦所作出的预言,无一例外,全部都中了。虽说曹参接替萧何不算预言,不过曹参也是后来萧何临死前所推荐的丞相最佳人选。而王陵后来也因太过忠厚而远离权力中心。陈平后来也是出谋划策但一直都没有独当过一面,多与周勃合作。而周勃,真的就是后来稳定刘氏江山的那一位。至于刘邦最后对吕雉说的那句“那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最牛,因为这群人没死,吕雉先没了……看样子刘邦不当皇帝也能做个算命的养家糊口。
在刘邦终于觉得可以安心去了的时候,又出事了!有人跟刘邦告密说:“樊哙和吕氏密谋,等陛下百年之后便立马将戚夫人和刘如意杀掉。”
刘邦一听还不炸了毛了,我这还没死呢就想动我的两个心肝宝贝,那真等我不在了他们俩还能有命吗!然后立刻召来周勃和陈平,三人商量了一番,陈平又为刘邦出了一计,具体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想法子杀了樊哙。最后决定,让陈平载着周勃去前线,让周勃代替樊哙平燕,而陈平负责砍了樊哙的人头。
最后,刘邦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道诏书,“我立为天子,称帝夺天下,至今已十二年。与天下豪杰贤士共同平定天下,举国上下和睦安定。功高者封王,次者为侯,再次者享有食邑。重臣之亲者,有的封为列侯,有的成为官吏,征收赋税,女子称之公主。列侯有食邑的,都配有印,赏赐大宅第。入蜀、汉定三秦有功者,全都世代免除赋役。我对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不负之。如果有不义之徒背叛天子擅自起兵,与天下共讨之。布告天下,使明之朕意!”
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四月甲辰日,刘邦崩于长乐宫,终年六十一岁。
五月丙寅日,刘邦葬于长陵。太子及群臣来到太上皇庙,群臣说道:“皇帝出身细微,拨乱反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于是便定尊号为高皇帝。
史书对于刘邦的评价是这样,“高祖不习文学,而性情明达,好计谋,善于听取臣下之言,从监门到戍卒,见面皆如朋友。顺民心而约法三章。天下已定,命萧何编次律令,韩信申述兵法,张苍制定律历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著《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立丹书铁契,存入金匮石室,藏于宗庙。虽诸事繁多,可以立制垂范传之久远。”
历史上更是有无数名人对刘邦做出过评价,几乎是一片倒的褒辞赞歌。而刘邦,也的确是一位配得上无数赞誉的帝王。连后来的枭雄石勒,都曾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不吹不黑,刘邦真的是个优秀的帝王。
在刘邦受图定鼎之前,曾有一气之下屠城的不理智行为;亦有沉浸在秦宫的声色犬马中无法自制的时候;更不必说为了性命丢掉孩子的龌龊行为。可是人总是会变的,历史在书中很短暂,在曾经却是每分每秒的发生过。我们不能用其一时的错误去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成为帝王后的刘邦,不论哪次平叛,都尽量不伤及无辜百姓,赦免一切不愿跟随反叛的无故人士;也曾埋怨萧何不该在天下萧索之际劳民伤财地把未央宫修建的那么奢华;在临死之际,明知听从医生的话可以多苟活些时日,刘邦却又看淡了生死,宁肯高贵死去也不肯残喘那一两年,尽显大丈夫本色。
刘邦懂得知人善用,凡是对自己大业有帮助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给予任用,尽量让每一个人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能力。刘邦的豁达宽厚,不因言获罪,让群臣都能敢于进言,衮职有补。刘邦在平定天下后,待民如子,轻徭薄赋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的负担。对那些不会给江山造成威胁的功臣将士,都封官进爵加以厚待。
即使被冤杀致死的彭越和韩信,也并非刘邦的意思。别忘了,刘邦最初只是想剪掉他们的羽翼而已。
之前曾讲过刘邦是如何孝顺父亲的,在父亲面前,刘邦是个好儿子。
刘邦虽然后来独宠戚夫人一人,但还是给予了发妻吕雉无限的包容、信任和尊重,刘邦是多情的,也是深情的。
关于对待朋友,在成为九五之尊之后也可以喝众多老乡一起把酒言欢,回忆过去,毫无架子。免除了家乡所有人的赋役。平灭第一个异姓诸侯王后,刘邦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想到跟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卢绾。对几次背叛自己的老相识雍齿,也留了他一命。
刘邦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是后来无数戏剧的演化捧高了项羽,自然而然一个平民出身的刘邦就被项羽的贵族气质比了下去,让许多后人对其不屑。
刘邦的确也有很多缺点,从没有人认为刘邦是个完人,可正如此,才显得真实。一个有缺点,没出身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九五之尊,给了多少拥有梦想的人动力。即使你出身再差,某些方面再不如别人,也有机会以小博大,击败看似不可击败的敌人。当年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刘邦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至此,刘邦的戏份终于结束了,从此历史的舞台便不再属于刘邦。
(更了十九篇,差不多也有20万字了,终于是写死了刘邦。感谢主页君给我这个平台,也感谢各位肯赏脸的看官们看了这么久,辛苦大家了!祝各位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