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持续高热的《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播放到了29集,剧中时间已经从早上九点(巳初)到了晚上九点左右(戌末)。在这漫长而紧张的一天当中,林九郎与太子李玙的斗争是矛盾的主线,但在他们的斗争当中,千古流传的《咏柳》竟然也被当作了斗争工具,让人不禁感到惊奇、惊叹。
在第四集里,何监为了劝说张小敬收手,亲自为他斟茶,还问他听过童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没有,张小敬不无讽刺地说,那不是您的大作吗,都流传一年了。(何监原型是贺知章)何监问,你知道有人如何向圣人解释这首诗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太子已经成势了,
万条垂下绿丝绦——朝中追随者众。
不知细叶谁裁出——是谁造成这种局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圣人(剧中称呼皇上)似暖还寒的态度造成了这一切。
张小敬当时处于爆发边缘,反复用力握拳,才压下心头怒火。长安危在旦夕,你们这些朝廷大臣还在这里勾心斗角,太可恨了!他反问何监,问题是你写这首诗时是不是这个意思?何监一边分茶一边说,圣人说是就是。圣人早已听过这种解释,却至今隐忍不发,这是为何?张小敬怒了,我没功夫和你猜迷!
何监颤巍巍起身,直言相告,圣人猜忌太子,一旦太子与青年官员结交便会有性命之忧,只有李必自小修道,与朝中官员来往不被圣人忌惮,所以李必不能出事,李必不犯错,太子就有机会,等等。
张小敬显然并没被说服,但这部分剧情到了后面又再次出现了。何监的养子何孚被蚍蜉头领龙波挖掉双眼后,反复吟诵《咏柳》。依照剧情猜测,既然何监知道有人进了谗言,太子当然也知道,圣人怀疑他结党自保,他就真的不能不自保,何孚有可能真的是他在暗中指使。何孚反复吟诵《咏柳》就是在暗示一些隐藏的剧情。何孚是牵动《咏柳》这条线的重要角色。
28集,龙波将被挖去双眼的何孚放到装有猛火雷的车子上,在闹市里横冲直撞,但猛火雷其实是哑弹,龙波的真实目的是用何孚引开众人的视线。果然,林九郎开始劝说何孚指认太子是幕后黑手。何孚不肯承认,并且说何监不知情,只要何监到圣人面前自辩,圣人肯定相信何监而不相信林九郎。林九郎便下令手下一定要在郭利士(原型为高力士)之前找到何监。29集时郭利士先一步找到了何监,大骂随后赶来的右骁卫将军甘守诚,打算拼一把,直接带何监去见圣人。甘守诚指出这不合大唐律法,郭利士这样做会让圣人认为他恃宠而骄。郭利士对何监说,圣人信任你,这就够了。这个时候,何监说了莫名其妙的话,孚,上爪,下子,爪子,圣人早就不信任我了吧?不了解历史的人会觉得何监太会瞎猜了,你儿子的名字和圣人的想法有什么关系?知道何监晚年故事的人才会恍然,原来是这样。
究竟怎么回事呢?在《长安十二时辰》设定的天宝三年的前一年(742年),何监(贺知章)请求告老还乡,《新唐书》记载“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剧中也交待过天子赐诗送行的事情。《宋史·艺文志》小说类收录的高泽《群居解颐》记载,当时圣人问何监(贺知章)还有什么要求,何监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圣人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所以说,何孚之名是圣人赐名,而且是不久前赐的名。这就和剧情吻合了。
当然,何监当时80多岁,剧中何孚三四十岁,三四十岁还没定名,也是很奇怪的。——没料到剧中竟然给出了解释!剧中,林九郎告诉何孚,何孚的名字是林九郎请圣人给起的。这下子就全都通顺了。林九郎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圣人把你看作何监的爪子,你要说何监不知情,圣人根本不会相信!
在原著《长安十二时辰》里其实没有何孚什么事,原著里没何监,只有贺监,养子叫贺东。所以说,名字一改,戏份就多了,剧情整个都变了。包括第4集里何监述说自己的《咏柳》被曲解那个剧情,也是原著里没有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改,请大家自行猜测。电视剧对原著改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原著里鱼肠是个老头,剧中却改成了美女。但是,大的情节却总能绕回到和原著相似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佩服编剧。
留意到《咏柳》这首诗在剧中的解释时,我原本是想和《罗织经》联系起来讨论文字狱的,不过唐代没有文字狱,最多只能算文字狱的酝酿期。比如,民间历史(稗官野史,类似小说)里,李白被唐明皇疏远是他因为写了“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被高力士进了谗言,说李白表面上是夸杨贵妃好看,实际上是讽刺唐明皇和汉成帝一样,不然的话为什么要拿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当然,话不能说这么白,高力士只要略微提示一下,唐明皇那么聪明,自然就会心生不喜疏远李白。——没想到只是说一说《咏柳》和“何孚”的名字,就写了这么多字,还是到此为止比较好。只能说《长安十二时辰》的信息量太大了,虽然截取一个片段就是好几个故事。愿这个电视剧有个让人满意的结局(把挖得坑都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