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我敢肯定,汉字文化圈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句诗的人,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并无限趋近于百分之百。这句诗牛到什么程度?它成为了七字成语,不但经常单独出现,而且经常与另一句由诗变成的成语连用,“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搞得他们好象本来是一对。那么此句究竟出自哪首诗?是何人所作?恐怕知道的人不足百分之十。
“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的代表作《咸阳城东楼》,全诗如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接下来,笔者试解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芦苇乃随风飘零之物,引人愁思。杨柳,需要科普一下,在文学语言中,杨柳特指柳树,并非杨树,柳树之合称。古人送别,折道旁杨柳枝赠之,柳与“留”谐音,所以看到他乡杨柳,就会想念家乡,想念朋友。汀洲,水中间的小洲,也是古诗词中的经常出现的事物,因为许浑长江三角洲的丹阳人,江中有很多小沙洲,在这里代指诗人家乡。这句诗译为:一登上高高的咸阳城楼就引发我的万里乡愁,那水边芦苇杨柳丛生之地,很像我家乡的小沙洲。请注意,“愁”乃此诗的“诗眼”,愁奠定了这首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溪是哪条溪?指磻溪;阁,指的是慈福寺。大团的乌云从磻溪那边涌出,慢慢落到慈福寺的楼阁之后,山中大雨将要到来,狂风灌满了城楼。这两句诗,将大雨到来之前的景象刻画的分外传神,红日西沉,古老的慈福寺沐浴在晚霞之中,忽然南边磻溪上方天空出现大片乌云,在狂风裹挟之下,迅速奔涌而来。雨未至,城楼之上已是风声大作。多愁善感的诗人,观此风云激荡,自然会心有戚戚焉,再联想到大唐王朝乱局已现,如同夕阳一般日薄西山,更添愁肠,所以后人以“山雨”一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也可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绿芜,丛生的绿草。飞鸟躲入黄昏秦时园林的杂草之中,秋蝉在汉代宫阙古树的黄叶间鸣叫。上一句写了风云之后,诗人荡开一笔,由远及近,写到了眼前景象。秦时苑林,汉代宫阙,数百年风雨,自然是残破不堪,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一个“下”字,形容飞鸟躲避之时的慌乱;而“秋”字,则点明蝉已时日无多。这联诗“绿芜”对“黄叶”,“秦苑”对“汉宫”,色彩鲜明,很有画面感,对仗极为工整,手法老辣。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故国,指的是秦朝故都咸阳。行人不要再问当年秦汉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有渭河水不停东流。登临诗词,末句一般都要抒发情感,感叹兴亡,“莫问”,就是不要再问,不要再想了,强盛的大秦大汉王朝已是烟消云散,这日夜奔流的渭河水流去了时光,流去了当年风云人物,流去了当年的繁华。诗人感古伤今,流露出几分无奈,无力之叹,除了愁还是愁。一是乡愁,二是愁大唐。
最后,简单说一说作者其人。许浑,晚唐著名诗人,所留诗作以五律、七律为主。早有评论家指出,诗到晚唐,在形式和技巧上越发成熟,比如对偶精妙,格式整齐,但多半格调不高,一片颓败之像,无盛唐之豪气。比如许浑,以田园,怀古诗写的最好,手法圆润成熟,技巧颇高,但内容单调,多以“雨”“水”构成意境,只是一味感伤,没有进一步深入批判,更没有翻转的豪情。有诗评家说“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这是一种讽刺,许浑的“浅愁”,比起杜少陵的“深愁”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但也算是某种肯定。在唐朝,许浑最多能归入二流之列,唐朝超一流诗人太多了,他如果生在明清时代,放入一流是没有问题的。
本人原创。敬请各位朋友关注“山枫说文化与历史”,投桃报李,本人也肯定会与各位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