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上篇说道:河图最早是作为一种玉类宝物出现的,文献记载见于《尚书》之中。后来丹书、河图作为某些祥瑞而被分别提及,《淮南子》首次将二者并列,经过《易经·系辞传》和《礼纬·含文嘉》的装点,二者地位随即提高。《汉书·五行志》中才出现《河图》是《八卦》的起源,《洛书》是《洪范》九畴》的起源。“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这个观点是一代一代的误会讹传出来的,并非历史真相。本篇继续讨论,唐宋而后对河洛的再创造。
在《孔安国传》中,又提供了两则信息,一是《洛书》的具体内容,二是出现形式:“天与禹洛出书,神鬼负文而出,列于背,又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洛书》是在神龟背上,列出九类。《洪范》说:“天乃赐禹洪范九筹”。具体是: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
从材料顺序来看,先有《九畴》后有《洛书》,但是基于古人落后的历史观,便整合为一了。把《尚书》中的《九畴》按九宫格次序排列到龟背上,就是《洛书》内容。如果这个说法正确的话,禹又何必“因而第之”呢?《孔安国传》于《汉书·五行志》在说法上出现了冲突。
隋代儒生在学《古文尚书》的时候,巧妙地调和了这一冲突,他们认为神龟背上的《洛书》只有《九畴》的具体内容,而无“初一曰、次二曰”这种排序。于是乎大禹得到之后,须得“以成九类”。隋代的萧吉在《五行》大义中说:“初一曰五行,位在北方……次二曰敬用五事位在西南方……故《黄帝九官经》云: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总御得失。”
据此,笔者整理《九畴》对应《九宫》表,按“上北下南,左西又东”排如下:
我们很显然的发现了一点,如果按照今人左右东西的排序来罗列的话,正好跟《九宫经》打个颠倒,这是八卦方位确定的,我们有时间再在《八卦》中详细讨论,此处先不展开,大体上龟背上内容就这样了。汉代认为是有次序的,隋代认为没有次序,大禹给派的次序,排序的依据是九宫表。砍表示北,离表示南。
《大戴礼记·盛德篇》中讲名堂制度,记有九室制度,次序为:“二九四三五七六一八”,是拿九宫数列来解释名堂九室。在此我们发现大约六朝到隋代之间,《洛书》于阴阳术数开始混为一谈。而宋朝是《河洛》《洛书》的鼎盛时期,是因为宋人有了新发明。
在《东都时略·儒家传》中记载了:“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学授种放,放授许坚,坚授范谔昌。”这是五代末华山道士陈抟传授的系谱。在《汉上易传》中,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国朝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灌,灌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颖。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之书……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三两》……”。这两种说法不太相同,但却提供了一个信息,北宋理学发端于陈抟老人,邵雍传《先天图》。刘牧传《河图》《洛书》,周敦颐传《太极图》。前者说的象术便是指向这具体的学问了。当然这是一种托古而自重的说辞,但凡新学问被发明,总要推给古人包装一番,这在传统文化种是个不可忽略的传播规律。
之所以说陈抟三传于后人说法不可靠是因为《宋史·隐逸传》种说他:“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事。”正因为他喜好《易》才有了这种附会,正因为这种附会,又发明了一本伪书叫做《龙图》,在南宋时候,朱熹已经完成古史辨了。虽不是出自陈抟之手,但确实是北宋之书,故此学问价值还是有的。其序中曰:“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时代,在太古之先也。”这是对“神龟负《洛书》”传说的补充。
所谓《龙图》,因是龙马所负而出,故此称谓。伏羲“合而用之”,他们在编辑故事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到,上古的东西是如何不通过秦汉隋唐,而至今传到北宋。这是古人历史观落后造成的,缺乏事态发展的意识,缺乏整体的意识。这种孤立、单独、缺乏发展流源的史料,可谓漏洞百出。关于《龙图》的内容,宋末雷思齐在《易图通变》种说,共有二十多幅。第一为“龙马图”,其余全是《易传》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杂以纳甲,贯穿《易》理而造出来的。
元代《易象图说》有:(一)龙图天地未合之数(二)天地已合之位(三)龙图天地生成之数(四)洛书天地交午之数(五)洛书纵横十五之象。元代的介绍已经和宋末的说辞有所出入了,今天我们在网上常见的两幅图是元代《易图通变》中(三)(五)两幅。笔者目下没有经历对术数学进行义理探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每幅图均有义理上的介绍。说《八卦》起源于《河图洛书》必然是错误的,其本身是北宋匿名学者对《易》的理解和诠释,又伪托陈抟之名,《河图》《洛书》之名来传播。但不失学理价值。
又超过篇幅了,稍作总结:《图》和《书》最早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一句“圣人则之”将二者推给了伏羲,刘歆又分《河图》给伏羲,《洛书》给大禹。二者先后完成了神话传说,洛书是神龟载出洛水的,河图是龙马驮出大河的,两则故事形成之间相差上千年。至于《河洛》内容还有其他的说法,以及后世为什么不流行了,今人为何又重新扛旗?我们下篇继续讨论。
古人对《河图》《洛书》的质疑和辨伪
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回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