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历经20亿年沧桑巨变,这里由一片汪洋变为贺兰山脉。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绵延数百公里。山体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其巍峨的身躯,造就了塞上江南,千年来养育着宁夏儿女。
贺兰山的非凡身世
贺兰山之名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最早见于《隋书·赵仲卿传》。有关贺兰山名称的来历,自古就有“驳马”和“贺赖”之说。其中“贺赖”之说更为可信,源自《晋书·四夷列传》对匈奴“北狄”的记载,《资治通鉴》注疏中也有“兰、赖语转耳”的说法
贺兰山的深厚历史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因为贺兰山西北侧鞑靼的威胁,明朝在宁夏大规模修筑长城。如今,贺兰山上的那一道道断壁残垣,见证着那百年的历史纷争。
贺兰山一带曾是游牧民族的天堂,自秦军击溃雄霸宁夏大地的义渠戎后,贺兰山纳入大秦帝国版图。之后匈奴又占据了河套地区,蒙恬北逐匈奴,收复贺兰山一带。秦末中原内乱,贺兰山地区再一次被匈奴占据。便有了汉将卫青北击匈奴,一代英才霍去病饮马贺兰的壮举。
直到党项人雄踞西北之后,贺兰山成为西夏王朝的一个大兵库。李元昊曾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布置在这里,足见贺兰山的重要。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进攻西夏,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4次剑指贺兰之巅。
直到清朝,持续数千年的征伐终于渐渐消弭,贺兰山东边少有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贺兰山的别样景观
山势雄伟的贺兰,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是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贺兰山山谷纵横,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
贺兰山的丰富物产
贺兰山的物产十分丰富,光是野生植物便有500多种,经济价值高的在100种以上,像青海云杉、油松、青杨、山杨、榆树、丁香、山里红、黄柏树、山葡萄、野玫瑰、黄刺梅等等。
贺兰山还是个天然的动物园,飞禽有草雕、秃鹫、雀鹰、百灵、斑鸠等几十种;走兽有岩羊、雪豹、猞猁、赤狐、马鹿、盘羊、獐子,甚至还有青藏高原的牦牛。贺兰山的林草资源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也成就了山两侧的“中国骆驼之乡”和“中国滩羊之乡”。
20亿年的地质演变,不仅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而且还留下了众多的矿藏资源。除了煤炭,还包括稀有的铬、镁等金属储量颇丰,铁、磷以及享有较高声誉的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的储量也很可观。
西有巍巍贺兰山天然生态屏障,东有滔滔黄河水自流灌溉,积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独特的风土条件,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盛产的大米、西瓜、苹果、枸杞、滩羊等,也闻名中国。
贺兰山的灿烂文化
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世界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1716至1746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贺兰山弘法,1756年仓央嘉措的心传弟子阿旺多尔济遵师傅遗愿,修建了南寺,寺中供奉着六世达赖的灵塔。在贺兰山深处,还有广宗寺、福音寺两座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座落山中。
贺兰山我们的家园
就是这样一座在中华大地上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起眼的“石头山”,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鱼米之乡"有着显赫功劳。
因为有了它,宁夏大地才能风调雨顺,西夏王朝才有辉煌历史。
这就是我们的贺兰山,尽管它没有秦岭长,没有喜马拉雅山高,似乎也没有天山那样美。
如果说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宁夏肥沃的土壤,那贺兰山就像父亲一样为宁夏阻挡了寒流与风沙。
(转自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