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内容:根据事物性质和特征做出界定并以此划分五行,总结出“相生相克”的思想及规律,并以五行描述解释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出处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简介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理论系统: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应用范围:哲学、占历法、中医学、化学等
基本思想:相生相克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之言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易》说“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
《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五行与八卦、地理、五脏、阴阳、五行等的关系
一、五行与八卦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二、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卫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三、五行与五脏
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阴阳本质
一、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的组合状态;
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不同阶段,如果把太极图阴阳S曲线比作波浪运动,那么五行是阴阳波浪运动的不同波段。太极图恰好说明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五行与阴阳状态的对应关系为:
木--阴消阳长状态
火--太阳极限状态
土--阴阳平衡状态
金--阳消阴长状态
水--太阴极限状态
阴阳与五行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五行与五常
仁者直,属木。 义者刚,属金。 礼者明,属火。 智者聪,属水。 信者厚,属土。
德才相生相克相克
善如水,恶为火,水火不容,善恶分明
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
勤能成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俭能养廉;俭养廉,奢养贪,粗茶淡饭传家远。
静能生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播下一种心态,你会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你会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会收获一种命运。
国学堂以弘扬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基于中华文化与文明,力致力于创新,努力填补中国在定律法则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空白。 感兴趣的请关注“国学堂”,了解更多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