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昨天我们讲了古琴曲十大名曲之《大胡笳》的来历,从蔡文姬的身世,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性,虽然她的躯体柔弱,但是她所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坚强、坚定。
今天小编再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大胡笳》的理解。
上一期我们也提到过一些,今天在给大家细细讲解一下。那什么叫胡笳呢,我们分开来看,“胡”胡子的“胡”,“笳”,竹字头下面一个“加”。胡笳这个“笳”也可以称作蒹葭的“葭”,蒹葭大家应该都知道是水边的芦苇,那胡笳呢?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管类乐器,也就是说胡笳的下半部分是一个管子,而上面呢则是用芦苇做成的哨,胡笳吹出来的声音很像是我们现在的管子,韩国人管它叫做筚篥,在国外一种乐器叫做巴松,这些乐器吹出来的声音都是非常的悲凉。
《大胡笳》这首曲子,可以根据蔡文姬的《悲愤诗》去寻找到它的脉络,从一开始前面段叙事,而到了后面曲子里加入了很多的高音,这种高音其实就描写了蔡文姬的心里的那种悲号、无法言表的哀痛,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琴作品,因为它描写了一段史实,而这段史实正是当时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况、概况;同时也表现了老百姓对于战乱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和仇恨,可以说这些都在这首曲子里面体现了出来。
这里在再顺便讲一下《小胡笳》,这首曲子的规模稍微比《大胡笳》短一点,但也描写的是同一段故事;《小胡笳》和《大胡笳》都是器乐版本,后面出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带词的版本。
《大胡笳》流传到唐朝的时候有两个版本,当时唐朝有两个弹琴的名家,一个是沈家,另一个是祝家;当时叫做“二胡笳”,也叫“胡笳二本”,后面一位叫董庭兰的古琴家在这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整理才有了《大胡笳》
而古琴曲《大胡笳》与其他古琴不同的一点是它具有及其浓厚的异域风情,北方的乐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音量大,传的远,很适合在草原荒漠上演奏,而相对于文雅型的弹拨乐器在北方就很少出现;所以《大胡笳》里面就出现了非常典型的两种乐器的声音,一个是胡笳,另一个就是打击乐。
《大胡笳》跟我们听到的很多传统古琴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传统音乐用的和音一般是纯四度、纯五度和八度,在《大胡笳》里则用了二度、小三度、大三度,不仅是和音组合,连调式的发展也完全不一样,所以也让这首曲子听起来非常有异域风格,可以说是古琴名曲当中的一个奇葩。
古琴曲《大胡笳》,有着异域的风光、有着纠结的情感、有着历史的悲歌、有着家国的羁绊,这首融入了作者情感的古琴曲可以说是流传至今的古琴作品中独特而宝贵的财富。
大家对于《大胡笳》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