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汉高祖刘邦在评价立汉的功臣时曾说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能受到高祖的如此推崇,和他在灭楚立汉之中立下的不世之功,都应该归功于他奇人老师黄石公。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期的隐士,别称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仙谱中。黄石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流派之一,与半人半仙鬼谷子齐名。相传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著有《太公兵法》、《黄石公略》,在他遇到张良之后,他把《太公兵法》、《黄石公略》传给了张良。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张良得到黄石公所赠“天书”助刘邦打下大汉天下,这段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若要问起黄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相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还有一说是姓崔名广。秦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秦始皇坐朝当政,因为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且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
当秦始皇听说魏辙要归隐后,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千方百计的想挽留他,无奈魏辙去意已决。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成后,便改名换姓,藏身于在下邳。一日他在沂水的桥上去散步游逛时,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的方式考试张良的人品,当他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便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人,遂以《太公兵法》相赠。并对张良言道“你回去读懂后,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之后,你见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
于是离去,从此后,便在也没有人见过黄石公了。
张良在天亮后,翻开书一看竟然是《太公兵法》,张良认为这事很神异。于是他把《太公兵法》融会贯通后,不久便与刘邦在陈留相遇,此后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最终创建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而张良也于十三年后,在跟随刘邦到济北谷城山下时,果然得到了一块黄石,于是张良认为此石就是老师黄石公的化身,将黄石建祠供奉了起来。
一直到张良去世时,他将黄石与他一起埋葬在了他的墓中。
黄石公与他齐名的鬼谷子一样,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般的奇人,虽然隐居,但却他们把一生的知识流传给了后世。然而黄石公是否确有其人一直存在争议,因为鬼谷子毕竟还有众多的弟子门徒,而黄石公的存在只是张良的一家之言,看来只有找到张良墓之后,看看墓中是否真的有一块黄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