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这是Amy亲子阅读的第22篇。
一日,我正在拖地,弟弟一边玩玩具,一边自言自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我顿时觉得很惊讶,唐诗我除了咏鹅还没开始教呢。小家伙是哪里学会的?听哥哥读的吗?这首诗哥哥很早会背,在家几乎不读。
答案很快揭晓了,原来是他的汽车玩具上的音乐按钮有这首古诗。听得多了,自然也会了。我停下来帮他纠正了句子的发音,他能跟着读出来了,但是除了第一句,其他三句经常搞混,比如背成“一行白鹭上晴天,一行白鹭万里船”。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出去溜达的时候,我们听到鸟叫,就重复两个黄鹂鸣翠柳;看到白鹭飞过,就提醒他“一行白鹭上青天”。慢慢的,他就能清晰的背完整首诗了,而且知道诗里面提到的黄鹂鸟,翠柳,白鹭,蓝天,雪山,船只等景物。
杜甫的这首《绝句》只要上过小学的人就能耳熟能详,因为太熟了,所以孩子能背诵以后我也没有陪他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周就来和哥哥弟弟好好的温习一遍这首经典古诗吧。
绝句四首(其三)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话译文参考:
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婉转地唱歌,一行白鹭排列整齐正要飞上碧蓝的天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西岭上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归来的船只。
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的《绝句》四首组诗中的第三首,创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诗人重新回到草堂,重回家园的诗人一身轻松,心情舒畅,看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诗兴大发,作了这组绝句。大概是喜悦的心情难以准确表达,诗人干脆用诗的体裁命名为《绝句》。四首诗都是写春天的草堂周围的景色。第三首因为色彩明丽,诗中有画,显得特别的出彩,是写景的千古名篇。
01 不会搭配的诗圣不是一个好诗人
杜甫一直被誉为“诗圣”,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读完这首诗,我觉得还可以再给大诗人增加一个头衔,那就是时尚大咖。为什么?因为这首诗里面的色彩搭配简直是太高级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黄配绿;白鹭,青天,白配蓝。葱葱郁郁的柳树婀娜多姿,如果没有了明艳的黄鹂点缀其间,翠绿也少了些许灵动;碧蓝的天空如果没有明亮的白鹭飞过,也缺少春日的朝气蓬勃。四种颜色放在一个画面里,不过分鲜艳,但清新自然,明亮动人,早春时节的生机勃勃跃然纸上。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没有直接的颜色描写,但是我们却能读出远处西岭的黛青色和积雪晶莹透亮的白色相互映衬,春江水的碧绿和船只的灰安静祥和,整个画面的感觉特别和谐。
读完整首诗,你不会觉得这个景色多么惊奇,多么亮眼,但就是耐看,让人忍不住的嘴角上扬,想要沉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
杜甫非常善于用颜色来描写景物和心情,像“可爱深红爱浅红”,“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等等,后面有机会我们慢慢学。
02 不能对仗的诗不是一首好诗
杜甫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仗工整,让人挑不出毛病。《绝句》其三就是对仗最工整的典范了。其实关于对仗我了解的也不多,之所以拿出来讲是因为家里的小学生碰到类似的考题,完全不理解,有必要一起学一学。
对仗,是指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古代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诗的前两句构成一个对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两个”对“一行”,都是量词;“黄鹂”对“白鹭”,都是名词;“鸣”对“上”,都是动词;“翠柳”对“青天”,都是名词。
后两句也构成对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名词“窗”对“门”;动词“含”对“泊”;地名“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
量词对量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可以说要了解古诗的对仗,从这首诗入手是最好的,每个句子对比着来读,就能体会对仗的意味了。
联想到王维的一首《画》,对仗也非常工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对“近”,“看”对“听”,“山”对“水”,“有”对“无”,“色”对“声”;“春去”对“人来”,“花”对“鸟”,“还在”对“不惊”。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几组反义词形成对比,对仗的意味更浓了。
要了解对仗,其实有一部清代戏曲家李渔编写的《笠翁对韵》就特别适合拿来启蒙,字对字,词对词,句子对句子,层层递进,韵律感极强。这本书比较早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买了,当时就想让他背一背,读了几则后,长的句子背不下来,当时识字量太少,也就没坚持下来。不过不能背诵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空拿出来读一读,也是很能培养语感的,对阅读理解和作文都非常有帮助。
我们陪孩子学古诗,除了应付语文考试之外,主要就是培养审美和语感。诗词的美感不需要多说,语感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像小宝宝不能理解诗的意思,只要听的多了,也能凭着语感能背诵成篇一样。这种机械的记忆积累到一定阶段,往往能厚积薄发,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03 不能动的画不是一幅好画
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其实,杜甫的这首写景诗,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诗中有动画。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动态美。
前两句的动作,主要在黄鹂的“鸣”和白鹭的“上”,“鸣”是鸣叫的意思,鸟儿在枝头唱歌,很好理解。“上”字,本身是一个方位名词,在古汉语中还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在这里“上青天”就是指向上飞的动作。
后两句的动词“含”和“泊”,“泊”是停泊的意思,很好理解。“含”字就需要好好解释一番。“含”本身是动词没错,有含在嘴里和包含包容两个意思。
“窗含西岭千秋雪”怎么理解?就是说,透过窗子看到了西岭上的千年积雪,那雪山的景色被窗子包含起来。窗子就像是一个画框,把积雪覆盖的西岭这样一幅精美的画装裱起来了。窗子和西岭,一近一远,化静为动,和门前的万里船相得益彰,再结合上面两句的黄鹂唱歌,白鹭齐飞,整首诗呈现的画面非常的灵动,春日的气息更加鲜活富有生机。
温故而知新,这话不假,这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诗,和孩子再次读来又有了不同的味道。而且陪弟弟读和陪哥哥读的感觉又不同,一个顽皮,一个专注,所谓常读常新大概就是这样吧。
今天的古诗词就学到这里。让我们陪孩子读书,进步每一天!
-END-
作者简介:Amy,80后二宝妈,带娃一起成长,不断给自己贴标签的素人妈妈。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公众号:如月如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