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诗评家无数也是众口交赞,尤其是诗人王之涣寓情于景,所注入的昂扬向上的激情和热力令人感受深刻。或许太熟悉了,再做释解却说不出新意了,那就分享一下此诗背后的一些轶事吧!
王之涣与许多古代诗人一样,由于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作品大多散佚,包括这首《登鹳雀楼》,他的诗仅存6首,刊载于《全唐诗》,其他的那些杰作无缘再看到。
史册上关于王之涣的生平介绍也是极为简略,并且多处有误,还是因为前些年发现了他的墓志铭,才得以补充缺憾并勘误。
墓志铭记载了王之涣的卒年,由此可推算出他的生年,得知他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卒于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终年55岁。进而推算出他比王维、李白大13岁,比王昌龄大10岁。
墓志铭记载,王之涣字季凌,本家晋阳,祖籍徙居绛郡,由此订正了《唐才子传》记载他是蓟门人的不确。
墓志铭记载王之涣“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情;未及仕年,已穷经籍之奥。”应是一个好学之人。他一度做冀州衡水县主簿,不久被诬陷解官,赋闲家居15年,后来复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死于任上。
墓志铭上还有记载,主持他的丧事的是他的堂弟名叫之咸,而《全唐诗》却记载之咸是王之涣的哥哥,这一失实也被墓志所补正。
以上陈述说明对历史书册有时候也要打个问号,因为总难免有疏漏甚至缪误。想起早年认识的考古学者和文物专家,他们说他们只相信地下出土的,刻在石头上的,不相信纸上记载的,看来还真有些道理。作为一个书刊出版业者,从此更进一步感悟到出版人的使命和责任之重要,这也是选读古诗的意外收获,愿与读者分享并共勉之。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