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王学文向贫困学生捐款 本报记者 马聆道 摄
本报记者 马聆道 通讯员 马东伟
昨天上午,趁着休班的空闲,56岁的王学文驱车赶往卧龙区石桥镇贾寨小学,给贫困学生张新苗送去了600元学费,并给她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王学文何许人也?在河南中烟,这可是响当当的名字。17年的时间,他累计献血总量达146000毫升,曾三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做善事,用寻常之举传递人间真情。
一次偶遇让他开始了无偿献血
王学文是南阳卷烟厂的老工人,他1982年就参加了工作。在工友们的印象里,他踏实勤奋,干工作没得说。但起初听说他主动去献血,工友们都不相信,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晕血。一个看见血都要晕倒的人,是怎样开始献血的呢?
这事儿还要从1998年10月1日说起。那天,王学文带着10岁的孩子去逛南阳亚细亚。当天,《献血法》正式实施,在亚细亚广场前停着一辆流动采血车,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姑娘热情地向来往行人散发宣传页。
当王学文和孩子路过献血车时,一位姑娘递给他一张宣传页,热情地说:“大哥!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家,您有没有献血的意愿?有的话可以上车先做个化验。”王学文刚想回答没有,孩子在一旁说:“爸爸,你就去做个化验吧,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学雷锋做好事吗?”被孩子这么一说,王学文心一横,硬着头皮上了献血车。在献血车上,因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血,王学文索性把眼睛一闭,静静忍受化验、采血这一过程。等他揣着献血证从车上下来时,孩子自豪地蹦着说:“爸爸真棒!”
坚持17年,他无偿献血近15万毫升
孩子的鼓励,无形中消除了王学文晕血的心理魔障,从第一次献血开始,他隔三差五就要带着孩子到流动采血车上献血。或200毫升,或400毫升,这一坚持就是17年。
17年来,王学文由无偿献血,到后来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献血146000毫升,相当于32个成年人身体血液量的总和,足以挽救百余人的生命。因为献血成绩突出,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他三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在他的感召下,很多同事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该厂每年义务献血的人数和献血总量均居全市前列。
现在的王学文,不仅晕血的毛病早好了,谁要和他唠嗑,不出三句话,他就开始和你讲无偿献血的好处,连全血和成分血的区别和用途都讲得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