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犹记得一千七百年前的那场醉
王羲之以一篇《兰亭集序》
从此名扬于天下
他被尊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被皇帝所宠爱
他的书法被历代名家临摹追捧
旷世佳作《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来官至右军
皇帝曾六劝回朝
......
关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除了《兰亭集序》
你还知道多少?
他曾用价值不菲的书法巨作换回一只普通白鹅
也曾因心爱的明珠失去最好的朋友
还曾免费为老婆婆扇上题诗
是王羲之缺乏生活经验被人欺骗?
是他为了宝物不念友情?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
·
·
·
·
·
·
·
且听小编给你娓娓道来
读完下面八个小故事
相信你会了解在璀璨光环下的这位大书法家
是怎样一个认真且任性的人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砚池临帖尽染墨
王羲之7岁起练习书法,勤奋好学。少年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在山东临沂洗砚池街东段的王羲之故居,占地面积八十余亩,内有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碑廊等景点。洗砚池曾经就是幼年王羲之泽笔洗砚的池塘,池色如黑墨,据传为王羲之泽笔洗砚所染,故留下“临帖尽染墨池”之千古美谈。
王羲之故居
洗砚池
东床快婿选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在他16岁时,被一眼看中,成为郗鉴的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他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但只有一个青年人,靠东墙的床上,袒腹仰卧,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禀郗太尉:“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词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东床快婿 王羲之雕塑
羲之题扇美名扬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在会稽山下的城中悠闲散步,路过一座小桥时,看到一位老婆婆手里拎着一篮竹扇正在辛苦地叫卖。由于扇子简陋,途经的路人并无兴趣。眼看着忙活大半天没有收获,老婆婆很是焦急。王羲之看着不忍,就上前说到:“你这扇子没有内容,当然卖不出去,我来帮你题上一些字怎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但瞧这年轻人热情,就开心地答应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些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做了,集市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篮竹扇不久便抢购一空。王羲之扇上题字传说也传为一段佳话。
题扇桥
写经换鹅成佳话
许多文人墨客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比如李白好酒,李清照不仅嗜酒还好赌,苏东坡好吃肉等。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爱鹅。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作为一个文人雅客,爱鹅是王羲之情趣生活的一种体现。他能从鹅那曼妙的体态曲线和优雅的姿态中,体悟到书法运笔的奇妙。
相传山阴城的一个老道士,想要王羲之为他手抄一本《黄庭经》。得知王羲之爱鹅后,他就在道观里精心饲养了一笼良种的好鹅。每次闻知王羲之游山,就将观中的好鹅放养在山中。终于有一天,这些鹅被游山的王羲之偶遇, 他很是喜欢。于是王羲之寻到老道人,想要买这些鹅。老道人就顺势提出,只要他手抄一份《黄庭经》,就赠送所有的鹅。王羲之欣然答应,一份《黄庭经》不久便完成了。王羲之带着一群他喜爱的鹅回家了,老道人也欣喜地抚摸着手中的经书。这段事迹也成了后人乐道的佳话,王羲之手抄的那份《黄庭经》也被称作《换鹅帖》,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经典名帖。
鹅池
失友戒珠悔莫及
据说王羲之收藏了一颗心爱的明珠。王羲之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他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
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原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了下去。事情水落石出,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为了纪念这位朋友,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提醒自己以后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要轻易怀疑朋友。
戒珠讲寺
羲之教子习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他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但他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_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他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王献之听完后深受触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和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二王”。
羲之教子雕塑
金庭归隐度余生
史料记载,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53岁的王羲之称病辞官。他辞官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没有先例,当时在朝廷引起不小震动。据传皇帝下六次诏书让王羲之回朝,但他心志已决,彻底告别了官宦生涯。后人为纪念王羲之淡泊名利、六拒诏书这一高风亮节,将陆照改名为六诏、万乡岭改名为晚香岭,并在晚香岭建造了一座王右军庙。辞官之后,他在嵊州金庭建宅居留,自修道学、游山玩水;垂钓弈棋、纵情书画、教养儿孙,过着逍遥自在的晚年生活。
金庭观
兰亭集序传天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有文就得有序,在场名士一致推荐官至右将军的王羲之作序。酒酣之际,王羲之即兴挥毫写下《兰亭集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说王羲之挥毫之时,现场鸦雀无声,众人看得如痴如醉,更有人觉得心惊肉跳。停笔后众人纷纷赞叹。王羲之原本觉得并没有什么,但是第二日酒醒之后,却是极为惊叹,这幅行书实在是精妙绝伦。但是自己无论再怎么写,都写不出那样的神韵,他也便知道这一篇《兰亭序》已经成为绝唱。
《兰亭集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巅峰之作,自古人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兰亭集序》是例外。王家一直将其作为祖传,但《兰亭集序》的下落,却鲜有详实记载,多为传说。迄今为止,没人敢说《兰亭集序》到底传世何处,不过小编斗胆猜测,如果此神书真的传世,也一定在真正心爱的人手中,毕竟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忍受如此神作不见天日,而自己在日日黑暗中独享的遗憾吧。
在1700多年后的今天
没有一幅王羲之的真迹流传下来
现在所见的王羲之墨迹全为后人临摹
而《兰亭序》唐宋时期的古摹本
也只有十几件而已
所以在这件事上
得感谢唐太宗“山寨”
他诏命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兰亭序》
其中就包括
虞世南、欧阳询、冯承素等人
《兰亭集序》冯承素的摹本
《兰亭序》一开篇,是很美好愉悦的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的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但《兰亭序》后半段却有些悲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看我们,就犹如我们看古人
大概会一样觉得悲哀吧
……
当你读懂了这篇《兰亭序》
也许就能渐渐明白王羲之的一生
当今人在昔日“书圣”的作品前膜拜
感慨他的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精彩的时候
是否也能感受那些字背后
书圣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对生命无限热爱的呐喊
书圣——王羲之微电影(转载)
编撰:雙江
排版:吴一凡
审核:清臣、王超
来源:《书圣王羲之人文社会书籍》、《王羲之故事》、《晋书·国学》、《王羲之评传》、王羲之陈列馆、王羲之故居等素材编撰整理
鸣谢: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山东沐文尔雅文化传媒、王羲之书法院
部分图片和视频源自百度百科和腾讯视频,本文仅作整理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临沂文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