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一诗一酒一江湖,解读三国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是一心,今天为大家说说荀彧的故事,下面请看我一一道来:
荀彧,字文若。早年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因不满贪官污吏横行于朝野,后弃官归乡。董卓之乱时,避难于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荀彧多牛掰,而是说一说,为什么荀彧之死,是大汉的悲歌。
我们先看看荀彧的家族背景,荀彧出身于荀氏一族,荀家是当时颍川的世家,祖上多在汉朝为官。叔父荀爽更是担任了司空一职,在这样的环境中,荀彧自幼便是接受的天地君亲师的思想,效忠大汉自然是他从小接受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已根深蒂固的埋在了骨子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荀彧在投奔曹操后所提出的建议:
一、奉主上以从民望
这里的主上可不是指的曹操,而是汉献帝。荀彧在曹操的身上看到光复汉室的希望,而且当时的曹操也的确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好CEO,两人自然一拍即合,曹操用汉献帝刘协的名声做好事,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恢复汉氏的威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是不曹操的谋士提出的,非要强加给曹操的也只有当时毛介说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
二、稳固高于掠夺
荀彧是个文人,和其他各大世家不同的是,他对战争是极力反对的,深知百姓之苦,所以每当曹操占领一地,必然荀彧全心全意的治理,不希望曹操过多的发动进攻,这里也可以看出荀彧的战略眼光高于其他人很多。毕竟一个稳固的后方,才能提供源源不断战力,就像有人曾说过,步子迈小点,容易扯着蛋。为何荀彧要如此在意曹操的根据地,别忘了汉献帝可是在这里,不臣之心的诸侯可都想着献帝挂了,好自己当皇帝,荀彧能不在乎吗?
但像这么一个才高八斗,毫无污点的人结局却令人感到悲伤不已。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建议将曹操进爵为国公,并加九锡,以表彰曹操的巍巍战功,这是朝廷中拥曹派的一次重要举动。荀彧身为汉朝重臣,自幼受封建正统观念的熏陶,自然要恪守封建道德,自古忠臣不事二主,荀彧自当拥护汉室。不过可惜的是,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热血青年了,或许曹操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但箭在弩上,不得不发。
212年十月,曹操南征孙权,便上书朝廷,请求派荀彧劳军,却再未召回,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郁而死,时年50岁。
关于荀彧之死,史书上还有一种说法,说曹操派人给他送去一盒食品,荀彧打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明白曹操的用意,再无食君之禄。于是上吊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其实荀彧或许明白,汉室的威严早已不复存在,他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希望曹操统一后能归还权利于献帝,当他梦醒了,自然也是离开的时候了。
本文所有史料来自于《三国志》,保证内容之真实性,不涉及任何政治问题。有什么不足之处或者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以便进行修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