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盛唐时期,有一个人他性格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经常击剑悲歌,而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善作五言诗,而仅凭六首绝句诗就流芳百世,这个人就是王之涣。
王之涣才情俱佳,曾登顶鹳雀楼,面对着这绮丽美景,大笔一挥便写出了名流千古的好诗。
大唐盛世,我欲登高,施展一身才华
王之涣曾经是一个小地方的主薄,但他心比天高,不屑于与世人同流合污,遭到奸佞之人的诬陷,丢了官职。自此,像李太白那样,访山问水。
35岁那年,他途径山西永济市,登上了鹳雀楼。有一传闻,说鹳雀楼是古人盼母而建造的。因此,此楼建造的宏伟、巨大。
作者初登鹳雀楼,望着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心潮澎湃,心里顿时斗志昂扬。此情此景,勾起了他心中作诗的欲望。就此,一首足以影响盛唐诗坛动荡的诗诞生了。
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几乎都能背诵的小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现在读来,也是赞不绝口的。区区二十个字,就包含了人生哲理与境界。尤其是后两句,其哲理是非常深奥的。
诗的前两句是写登楼所见,太阳缓慢从远山向下降落,渐渐贴近,再一点点隐没;黄河向东方大海的方向滚滚奔流,视野开阔,画面生动意境雄浑,令人心醉神迷。这第一联便已无人能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放眼于天地间,被这苍茫景象所震撼,怎会不心生感慨呢!
诗的第二联可以说是生活常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但有了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叙事说理作好形象上的铺垫,这个生活常识就又变成了富有意趣、极其贴切的人生哲理,诗人在这里写出了唐代的人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气度。
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不仅让诗人流芳于世,更让鹳雀楼名扬天下,当然,这只是后话了!
这首饱含哲理的诗其实也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希望人们能够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王之涣此生虽只有六首诗传世,但首首皆为精品,特别是他的《凉州词》与《登鹳雀楼》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那么,是哪六首诗呢,一起来看看吧!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无事之时,我们可以拜读一二,见识书中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