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唐代诗人王之涣存诗不多,但其作为边塞诗人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凡上过小学的国人,必读过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位边塞诗人,今天哲学诗画就带大家一起走入那段辉煌的诗意历史。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1,王之涣其人

(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以上就是关于王之涣的全部史料了。

2,王之涣的诗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该诗把凉州之险恶、荒寒言简意赅的刻画出,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此诗是寓情于景,把送别的情感融入到了树木、河水等外在的景物中,通过这些表达离别之苦。不过这首诗,相对于他的前两首确实是逊色不少,因此也少为人知。

3,王之涣的史料之迷雾和疑点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令我们今人感到奇怪和疑惑的是,如此著名的诗人相关史料却极少,屈指可数的几条记录又皆为不确,真令人如坠迷雾。两唐书无王之涣传,《新唐书·艺文志》中无其诗集记录,唐宋文献材料中鲜有记载,甚至连包罗万象的宋代公私书目中也未见其诗集记录。

近一个世纪,陆续出土了王之涣及其妻李氏、祖父、祖母、叔父、堂弟、堂弟媳、堂侄、堂侄重孙共八人的墓志。经多方考证还原:王之涣,原名王奂,后以字之涣为名,另取字季凌(古籍中将王之涣写作王涣之者,也许与其曾更名有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郡望为太原晋阳,后迁籍至绛郡,又迁至邺,再迁至长安。到王之涣父辈时,迁至洛阳。王之涣出生于垂拱四年(688)洛阳私邸,卒于天宝元年(742)文安县县尉任上,次年葬于洛阳北原。王之涣排行第六,而非素来认为的排行第七。一直以来,学界认为高适的《和王七度玉门关吹笛》是高适唱和王之涣的,是高王交游及王之涣出关的力证之一,但当证实了王之涣是王六而非王七后,这些论断又成了疑点。

4,王之涣的民间故事——智审黄狗

关于王之涣,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就是他当县令时曾经非常睿智的破了一个案子,即智审黄狗的故事。

大诗人王之涣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以前咋就不知道呢!

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王之涣通过庭审得知家里有狗,但是狗没叫,料定是熟人作案;有厮打,确定杀手是高个并且背上有抓痕。通过这一系列线索,最终破案。(看来,这诗人还是个逻辑高手,破案高手呀)

相关阅读

  • 诗词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破山寺后禅院,点击上面收听语音版播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馀钟磬音。■解读诗句出自常建的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