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佳句赏析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与知行合一有什么联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与知行合一有什么联系?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道德经》第48章的内容。而“知行合一”则是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理论,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的核心内容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是儒家大贤,他的心学自然也是儒家理论;而《道德经》则是道家的经典。道与儒两者怎么会联系在一起?为学为道和知行合一又怎么扯上关系的,作者的脑洞是不是开得太大,思维有些奔逸了啊?!

两者真的没有联系吗?我们来看。

要想弄明白为学为道的含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这种动物,看看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人,简单来说,就是肉身和灵魂的集合体。灵魂是否存在还不确定,所以我们不用这个词,换一种说法:人是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硬件就是人的肉体,而软件就是人的心灵。心灵包括已知的心理和未知的灵性两部分。

未知的灵性尚未有明确的实证研究,但其存在是无可否认的,例如第六感或心灵感应等。但因其不确定性,我们也不提这一部分,关于人的软件部分我们只说已知的人的心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与知行合一有什么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的心理部分,我们援引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众多西方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部分。

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发展,人的意识部分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差不多并不是全部,毕竟人的大脑也才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至于潜意识部分,人类也已经了解了很多了。但对于集体无意识部分,人类的认识还是很少的。或许人的灵性部分就隐藏在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当中也说不定,毕竟,人类并未完全认识人的各部分心理。

以上所说的心理学理论,是西方对人的软件部分的认识,与我们东方传统的认识并不一样。东方人对于人的软件的传统认识,中国人更多说灵魂,神识等;而佛教则说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和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有些相似。

东西方的理论知识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西方神话中都认为人是被神(上帝)制造出来的。我们单说中国的神话女娲造人:女娲娘娘用泥土捏出了人的身体(想想我们人类制造的机器人,用各种材料制造出机身),然后对着泥人吹一口气,赋予它灵魂(人类写好了软件程序,安置于机身之中,然后启动),人就出现了;娘娘累了,不想再捏人了,就用藤条蘸着泥水然后甩出,泥水滴落在地上,就形成了人(人类科技发展,可以利用人体单细胞克隆出人,或者用单细胞无性繁殖出单个人类)。仔细想想,如果人类科技持续发展,发现了可生长金属,并将之用于AI技术,是不是就可以真的造出人了?细思极恐啊!

扯远了,再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我们现代人已经把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丢了,转而学会了西方人的理论。这或许是因为西方人的理论简单易懂,且能实证,而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却太高深了,像“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种理论,没有足够的学识真的很难理解。而且,灵魂,神识这些东西,基本没法用现代科学(肉眼借助机械能够观察到)进行实证。但无论何种原因,总之是背离了老祖宗的治学道路,让人伤感。

事实已是如此,我等也无力改变了,只能接受了。现在,我们就用西方的理论知识,来解读老祖宗的智慧,尝试用现代人能听得懂的心理学知识,来解读“为学为道”,并用这种思维理解“为学为道”与“知行合一”之间的关系。

要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我们的经典理论,我们得先弄懂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中的意识和潜意识知识。

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作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一,是前五根的综合反映。它的思维方式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当然也能进行形象思维运算。

而潜意识,它的运算规则则是运用意象,也就是纯粹的形象思维方式。

意象是什么?意象一词有两种表达,一种是传统意义,一种是心理学专用名词。传统的意象一词,是一种艺术表达,指的是文字等艺术表达在人脑中形成的带有情感意义的图像形式,例如诗词中所描述的场景。心理学中的意象,指的是人脑中对现实世界或人自身的情感情绪所形成的静态或动态图像式反映,例如人脑海中泛起的狗的形象。下面所提意象,皆为心理学专属名词。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与知行合一有什么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意象的表达语法是象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的意象,可以通过象征意义,翻译成意识能够识别的语法表达。例如,梦是意象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对意象象征性的理解来解读梦,如经典梦境太阳入怀,这是多么明显的怀孕象征。

潜意识和意识的互动方式,就是对意象的归纳和解读。也就是说,我们意识所知的内容,要进入到潜意识中,需要通过意象化,就是将之转换成意象才行;而潜意识的内容要浮现到意识层面,就要将意象解析为意识能够理解的字词语言等符号。这就像是计算机运算系统,终端系统的软件所形成的图像文字等内容,要存储到后台,就得转换成程序代码才行,这是一个道理。

而当潜意识的意象没有解读到意识层面的时候,潜意识对意识的影响,是通过情绪情感的流动来表达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为学为道及知行合一。

为学为道:

为学,就是学习,是六根对现实世界认识和反映,以及意识对文化语言等知识的摄入,是对意识的开发。为学日益,就是随着人的自然成长以及对各种知识的学习,意识所摄入内容逐步增多,意识的开发越来越充分。这是一个渐进的增加过程。

为道,也可以说是修行,是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本质是从我们日常所学所知的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非常简单的,因此为道就是去伪存真、去繁从简的过程,这叫为道日损。

表面看来,为道和为学是完全相反的过程,但其实,“为道”需要以“为学”为基础,“为学”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为道”,所以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关于无为,我只能理解到其不是不作为,至于如何为才算是“无为”,请恕我学识浅薄,实在是不懂。

用心理学知识来解读,就是说,人的前半生是用来学习和认识世界,也就是建立三观的。而等到心理成熟了,知识面拓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层面所收纳的各类知识内容就改压缩成意象,收归潜意识层面,成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气质了。再到一定阶段,有了丰厚的积累的人就该反过来提取潜意识的意象,发掘自身潜力,开始认识自己了。最后,当一个人完成了内外整合,彻底认识自己之后,就进入了最后的为道阶段,直至达到无为,用儒家的说法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究竟是什么意思,其与知行合一有什么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理解了为学为道,你又该问了,这与知行合一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行就是行为。人是软硬件合一的,软件是指挥者,硬件是执行者。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受软件,也就是由心理操控的。这个心理,是整体的心理,也就是意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综合。

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知识,也就是我们通过学习研究或实践总结所知道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先是进入我们的意识层面,然后经过选择压缩成意象而进入潜意识层面,再经过筛选压缩后融合进集体无意识层面,层层递进,也层层精炼。而最初级的,只存在于我们意识层面的内容,算不上是我们的知识。就像是有人能夸夸其谈,辩才无碍,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张口就来。但虽然能说,但他的行为却没有嘴上说的那么溜,大道理能说却不能做,这种人就是典型的知行不合一,也就是说他的知识只存在于意识层面,并没有整合进潜意识乃至更深的层面,因此算不上是他的知识。

由此可见,所谓“知行合一”,指的是理论知识只有能够指导或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程度,才算是我们所真正掌握的知识,否则就不算是我们的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还是不懂。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就是典型的知行不合一,也就是说,赵括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兵法知识。

综上可知,为学是基础,人天生就是会学习,能学习,懂学习的;知行合一是中间的阶段,也就是把所学知识归纳整合,收归潜意识,真正融合进人格当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为道,则是为学的终极形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为道为学及知行合一。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