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此件《微风燕子斜》完成于潘天寿佳作频出的1961年。潘天寿改变了燕子流线型的自然写照,圆中见方,更具艺术创造力。在形象的设计上,改变了同向飞行,一蹴而就的燕群,画面有尽,意味无穷,极尽构思之巧妙,实乃潘天寿指墨精品。
潘天寿 微风燕子斜
立轴 设色纸本
上款:“盛华同志”即盛华(1913-1997),江苏仪征人,辛亥革命时期盛白浪将军长子。1957年起,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高校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1961年同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等同仁交往甚密,画家相赠此作,弥足珍贵。
展览:“潘天寿变体画展”,杭州潘天寿纪念馆,2015年10月12日-2016年1月14日。
出版:
1.《潘天寿书画集·下》,第163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美术报》(2004年12月25日),第21版。
3.《潘天寿全集·第三卷》,第96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
14年版。
4.《潘天寿变体画研究》,第103页、第144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5.《潘天寿变体画展》,第16页,潘天寿纪念馆,2016年版。
6.《童中焘解读潘天寿》,第135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7.《潘天寿书画集》,第40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125×47 cm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少陵此作《水槛遣心》,描绘的是远离城市,闲观鱼鸟的安适之情。此种心境,正如1960年代初的潘天寿,寄情写生,寄情创作。此件《微风燕子斜》即是完成于佳作频出的1961年。1961年的4月,潘天寿应邀出席“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科学习的意见》,得到了文化部的采纳,并决定在浙江美术学院进行试点。同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成立,潘天寿当选浙江分会主席。来自各方面的好消息,无不鼓舞者画家的创作热情。此件《微风燕子斜》即为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的盛华(1913-1997)所作。
吴昌硕曾有言“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潘天寿早年拜在吴师门下习画,“柳燕”是吴昌硕画派的经典题材,在吴昌硕笔下的飞燕,体呈流线,迅疾飞翔,一掠而过。此种画法亦可见于缶翁高足王一亭的笔下。而潘天寿借鉴了柳燕的题材,却将其化为自家手段。潘天寿改变了燕子流线型的自然写照,圆中见方,更具艺术创造力。在形象的设计上,改变了同向飞行,一蹴而就的燕群,以此件《微风燕子斜》为例,两只燕子一只面向前方,一直面向画外,方向相对,正取燕子流线飞行,在空中相对静止的一刹那,画面有尽,意味无穷,极尽构思之巧妙。
提到“柳燕”这一题材,就一定要提到潘天寿的变体画创作。特别是在1960年代,潘天寿作画益多,同一题材往往不止创作一件。而其中有时又有推敲画面的思考,通过不同的构图的调整,精益求精。此件《微风燕子斜》曾于2015年与潘天寿纪念馆所藏之同名作品共同参加“潘天寿变体画展”。此二作宽度相同,盛华旧藏之作高125厘米、潘馆所藏之作为180厘米,画家在布局上进行了调整。画家将飞在柳梢之上的双燕,移动到了柳梢之下,画面下方的树干未作移动,柳树依然是自右下而出,右上而入,取回环之意。繁密的柳叶自左上角进入画面,一直延伸到画面的中部,飞翔至此的双燕正好安排在树叶与树干枝杈之间,回护了整个画面的完整。
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创作指墨作品的心得:“予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谓之拟耳。以生纸作大幅指画,每须泼墨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随墨汁迅速涂抹。然要使墨如使指,使指如使意,则意趣磅礴,元气淋漓矣。指头画,须粗中求细,细笔之画,须细中求粗”观此件《微风燕子斜》,可领会画家所云。画中柳树为粗、双燕为细。柳树多用淡墨,在柳叶最茂密出,稍施浓墨,层次立现。双燕细写头面,翅内及腹部多用淡墨,翅膀长羽用浓墨,顿觉神采奕奕。
此件作品后归“西泠五老”之一的郁重今旧藏。观郁老题跋,方知其与此画渊源之深。此作完成伊始,即送浙江美院裱画工场,彼时郁重今先生即得观赏此画,数十年间心心念念。90年代偶然古玩店中见到此画,眼前为之一亮,如重见潘老之面,此次秋拍此件《微风燕子斜》亮相嘉德,相信定能为此件潘天寿指墨精品续写新的翰墨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