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卫青为人平易随和,谦逊低调,谨言慎行,不喜欢滥用职权,固守做臣子的本份。司马迁对卫青的评价却是“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卫青的谨小慎微在司马迁眼里完完全全是十足的“圆滑”、“以和柔自媚于上”对皇帝的曲意逢迎,像是一个在专制帝王面前驯服顺从、忠诚听话的“奴才”而已,缺乏霍去病那般鲜明个性、刚毅气质,缺乏名将应有的气节和独立意志。卫青,不具备司马迁所欣赏的傲岸独立的大丈夫气概。
那么卫青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抗击匈奴?
匈奴的崛起早于汉朝的建立,因此汉朝自从一建立开始,汉匈拉锯战已开始,刘邦第一次出击匈奴,遭遇“白登山之围”,当时还是靠陈平的反间计,给匈奴的阏氏,送去一副绝世美女的画像,请求阏氏劝说冒顿单于退兵,否则就送画中美女,与阏氏争宠,动摇阏氏在匈奴人的地位。最后,刘邦才得以其“从解角直出”。冒顿单于曾在刘邦死后给大汉的国母,吕后写过一封骚扰信,信的大意是:
书呈汉庭皇太后,我现在乃是一个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上,我所擅长的是骑马打战,我的部下拥有控弦猛士三十万,我现在来到边境很想深入汉家的腹地一游,听说你的战士不久前死去,想必你空闺难守,我们二人各为孤男寡女,都不快乐,你何不做个情人给我,以双方各之所有交换各之所无,岂不乐哉。’
吕后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跋扈、心狠手辣,也居然不得不对匈奴的单于卑躬屈膝:
单于不忘我们这个小地方,赐下信件,我们举国上下莫不诚惶诚恐,单于雄伟正在盛年,老妾本应亲身前往侍奉,可惜年逾七十,色衰神弱,发齿尽脱,行步蹒跚,见单于岂不羞惭,谨献上后宫美女三十名,锦帛十万匹,御用精米八十万斛,精酿宫酒九百石,敬请大单于笑纳。
历经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直到汉武帝初年,汉朝不得不靠给匈奴送女人,奉行和亲政策,换取汉匈边界短期的安宁。也正是直到卫青、霍去病的大军踏破贺兰山阙之后,才翦除了匈奴对汉朝北部边境的威胁,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终其一生,卫青七出匈奴,七战七捷,“斩捕首虏五万馀级”,缴获牲畜以千万计。与霍去病相比,卫青军队杀敌的人数并不算多,但他们缴获的辎重、牲畜远比霍去病的要多得多,大大动摇了匈奴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卫青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为汉民族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卫青七出匈奴从无败绩,足以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中国历史上因外戚身份而贵幸的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却寥寥无几。卫青作为汉代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常胜将军,这绝不是王维所说的“卫青不败由天幸”所能解释得通的,这样也恰恰体现了王维等人目光的狭隘性!
纵观卫青的一生,尽管功勋卓著,卫青为人谦逊低调,心胸开阔、心地善良,从不仗势跋扈。
卫子夫贵为皇后,卫青也被封为大将军,卫氏一族贵不可言,汉武帝希望群臣下拜大将军,大臣汲黯却与之“亢礼”,只对卫青行平辈的作揖之礼,群臣都劝说汲黯跪拜大将军,但是汲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坚持不肯跪拜,而卫青直面汲黯不但不生气,反到更加敬重汲黯。一个人能够在自己飞黄腾达后,充分礼遇社会地位远在自己之下的人,实属难得。司马迁评价他为人仁善退让是有道理的,但这绝不是后人所理解的“圆滑、谄媚与曲意逢迎”!特别是卫青在对李广之子李敢的态度是足以说明一切!
李广在元狩四年饮恨自杀后,李广三子李敢“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对一个竟然敢于伤害自己生命安全的小小郎中令,卫青非但没有进行正当防卫,置对方于死地,反而尽量将此事隐瞒下来。堂堂大将军,是出于什么原因甘心忍受这种心理和身体的伤害呢?李广在元狩四年作为前将军从东路出击匈奴,其实是汉武帝的战略安排,而非卫青的部署,在李广之死的问题上,卫青全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恰恰说明卫青胸襟开阔,这换作李广是绝对做不到的。
在对待士兵的问题上,卫青做得如何呢?尽管史记的《卫将军骠骑列传》并没有透露,但却通过淮南王的手下之口告诉后人,“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於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还说他“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资治通鉴》中给予卫青中肯评价:卫青虽出身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何出辄有功,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不论卫青是“幸运”也好“不幸”也罢,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但唯有一条不可随意磨灭,那便是卫青作为西汉一代名将,七征匈奴,七战七捷,能征善战,保家卫国,是战场的功臣,民族的英雄,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