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佳句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不吝纸墨,千般颂词来歌咏这大好河山。
杜甫游览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绝唱;王勃来到滕王阁,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
唐代“诗仙”李白,年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曾游历大半个祖国,留下众多诗篇来歌颂大好山河。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京城沦陷,李白听闻玄宗奔蜀,远在金陵的他,于是带领妻儿举家带领妻儿沿长江西上,来到江西庐山屏风叠隐居。
古人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
庐山作为中国名山之一,自古以瀑布而闻名于天下,其中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李白来此隐居,抛去仕途不顺,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治愈人心。
这天李白与昔日好友,一同来到秀峰观瀑布盛景。看到飞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诸秀汇聚,各施其妍的壮丽之景,心中激荡不已,于是文思泉涌挥笔写下一首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直射下生起紫色烟雾,从远处看去秀峰瀑布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落的直流好像有三千尺之高,让人恍惚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一样。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面,它顶峰又尖又圆,烟云聚散,像一座香炉生烟一样,因而得名“香炉峰”。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由于瀑布飞流直下,水气蒸腾而上,在日光的直射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作者妙笔生花,一个“生”字就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的活灵活现。此句不仅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的直接描写渲染了氛围。
下面作者直接描写了遥看瀑布的情形,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三字飞流直泻的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悬崖之上。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把瀑布盛景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两句诗,作者采用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烟雾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飞流直泻,由此营造出一幅绚丽壮美的瀑布之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作者直接从细处落笔,写出瀑布凌空飞泻,一个“直”字不仅写出悬崖陡峭,又从侧面表示水流之急。后面“三千尺”更是极力夸张悬崖之高峻。
然而,诗人觉得还是意犹未尽,还可以把瀑布之景写得更壮阔一点。于是紧接上句,抛出一个怀疑的假想,是不是天上的银河倾泻人间了呢?一个“疑”,空灵活泼,似真若幻,无不令人遐想,更为瀑布增添了神奇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诗人还运用了极致的浪漫主义想象,构思之奇,语言生动,句式明快,把瀑布之壮景刻画得精彩绝伦!
自李白《望庐山瀑布》一出,庐山瀑布盛景更是为人熟知而名扬天下。古往今来,不乏有诗人赋诗以和之。
其中与白居易交好的诗人徐凝,根据前人李白的诗也和了一首《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诗人首句直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紧接着从水声出发,声音如雷贯耳,更是描绘出瀑布飞泻的雄伟壮阔之势。 然后模仿李白的手法,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他一直停留在瀑布之景上。相较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神形兼备的描写,若真若幻的想象,确实还稍欠火候。
难怪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戏徐凝瀑布诗》说: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谪仙”二字,正是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名的肯定。苏轼这首诗虽不无过激之处,但对于徐凝《庐山瀑布》的见解还是可圈可点的,从这可以看出苏轼不仅诗词写得好,还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不知大家对这三首诗有何见解呢?